(完整word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报告

2023-01-03 12:2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word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报告》,欢迎阅读!
马克思,手稿,经济学,哲学,完整

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报告

1844经济学手稿》由来: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复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那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难度。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书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因此,马克思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著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1844经济学手稿》基础: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绝不是用“乌托邦的词句”,或“完全纯粹的、完全决定性的、完全批判的批判”“不单单是法的,而且是社会的、完全社会的社会”“密集的大批群众”“代大批群众发言的发言人”等等一类空话,来非难实证的批判者的。 书本简介:《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纲,也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首次较全面的深刻批判,体现了马克思在巴黎时期把哲学研究同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特征。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批判,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马克思初步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

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学说,把正在形成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结合了起来。

主要内容: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批判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第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工资、利润、地租问题,对阶级和阶级斗争作了经济学的理解。马克思继承了这一点,但没有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而是从中看到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资本、地产、劳动三者的分离,从而揭示了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对立的经济根源。 根据[第一手稿]《工资》第九页可以看出:“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资本家没有工人能比工人没有资本家活得长久。资本家的联合是很通常而卓有成效的,工人的联合则遭到禁止并会给他们招来恶果。此外,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可以把产业收益加紧自己的收入,而工人除了劳动所得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所以,工人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从而,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只有对工人来说才是必然的、本质的、有害的分离。资本和地产无须停留于这种分离,而工人的劳动则不能摆脱这种分离。

因而,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

第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工人工资的增长看作社会的繁荣的结果,从而必然要把工人的前途和命运寄托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上。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整个工人阶级着眼,从工人沦为机器的奴隶,从过度劳动造成工伤事故和缩短工人的寿命,从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得出结论:在社会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在财富增进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式;在达到繁荣的顶点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持续不变。

这里,我主要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工资》11页第8行开始)来说明: 1、如果社会财富处于衰落状态,那么工人所受痛苦最大。因为即使在赎回的幸福状态中工人阶级也不可能取得像所有者阶级所取得的那么多好处,‘没有一个阶级象工人阶级那样因社会财富的衰落而遭受慎重的苦难’ 2、现在且拿财富正在增进的社会来看。这是对工人唯一的有利状态。这里资本家之间展开竞争。对工人的需求超过了工人的供给。

但是,第一,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来替贪婪者从事奴隶劳动。这就缩短了工人的寿命。工人寿命的缩短对整个资产阶级来说是一个有利状况,因为这样就必然会不断产生对劳动的新需求,这个阶级始终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一部分,以避免同归于尽。其次,社会在什么时候才会处于财富日益增进的状态呢?那就在一国的资本和收


入增长的时候。但是,这显然是有条件性的。然而,这种正在增长的状态终究有一天要达到自己的顶点。那时工人的处境会怎么样呢?”另外,从[异化劳动]中,4520行“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也可以看出,在物质增长的状态下,工人也是不会富有的。第三,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根据《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第21页第10行可以看出:“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资本家拥有这种权力并不是由于他的个人的或人的,而只是由于他是资本的所有者,他的权力就是他的资本的那种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也就是说,资本不仅仅是物或对物的占有,而是一种生产关系。因为“资本实质就是积累的劳动”“资金是土地产品和工业劳动产品的任何积累。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资本”。此外,马克思还研究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等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异化劳动是《手稿》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从“现有的经济事实出发”,即从劳动者所生产的产品为资本家所掠夺、无产阶级处于贫困的地位这个现象入手,分析劳动异化问题,发现异化劳动表现为四个具体的方面:从生产的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从人的类本质方面来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从人际关系来看,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 我从《手稿》中[异化劳动]中举一段话(4915行开始)加以证明。“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第二,这个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劳动者的肉体生存所需要的资料。

因此,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首先,他得到劳动的对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资料。因而,他首先作为工人,其次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够生存。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作为肉体的主题的生存,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

在《手稿》中,抛弃了国民经济学家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而是直接从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方面,考察了工人的异化、外化。

《手稿》中,马克思把异化和对象化区分了开来。马克思认为:对象化劳动是劳动的肯定方面,它是人们在对自然界改造和占有的劳动过中劳动的实现,说明了任何劳动都创造产品,而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劳动,所以,劳动的对象化是任何社会物质生产的共同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异化劳动是劳动的否定方面,因为,劳动者生产出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因而它是私有制下的一种特有的劳动形式;对象化劳动不等于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却包含着对象化劳动,对象化和异化只是在私有制的前提下才联系在一起,即对象化在私有制度下发生异化。



“自然的人化”中的审美活动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唯心主义笼罩的幽暗的美学之林中,1844经济学手稿》无疑是独闪金光的一株大树。

它在马克思美学思想史上树立一块举世瞩目的界碑。

为什么呢?在这里我想让马克思自然人化理论角度,说明一下。 首先,我要介绍两个概念,一个是“对象化”,另一个是“自然人化” 所谓“对象化”,是指人在与自然(包括社会)的关系中,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确证,成为人的创造物和人的现实性。这个过程,对主体来说,称作“对象化”:这个过程,对客体而言,则叫做“物化”“自然的人化”

自然人化是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深刻思想,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基石。其要义是人类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生产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结构。自然在人力求控制、征服、改造和利用的过程中,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在自然中得到实现。(但同时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自然人化,首先包括对客体的改造。自然人化是探讨美的本质,美感的本质的基本出发点。它标志着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历史尺度,标志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任何自然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人通过生产实践从自然界分化出来,把自然界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而与自然对立。自然界最初是作为一种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26db16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