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的人生观

2023-05-05 15:33: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苏轼的人生观 》,欢迎阅读!
苏轼,人生观

浅谈苏轼的人生观

浅谈苏轼的人生观

要:苏轼是位儒释道兼容的大文豪,在儒释道的影响下,苏轼所持的处世态度是:出世与入世的交织;人生观是:乐观与旷达的升华。是儒家思想培养了苏轼,塑造了一个积极入世的苏轼。从苏轼的词中,可以看出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复杂的,然而其最终的走向却是明确的。他始终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适应困境,从不堪的遭遇中解脱自我,而乐观旷达的看待人生。

关键词:苏轼;人生观;入世;出世;旷达;乐观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位于宋八大家〞之列。其一生仕途坎坷,三次离乡,六出汴梁,九年三谪,一年三迁又三贬,六丧亲者,六朝皇家。纵观苏轼跌宕起伏的一生,始终交织着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又时时表达出乐观与旷达的人生境界,这在他的词中有充分的表达。 一、入世与出世的交织

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词,在这些词中,既有入世的进取之心,又有出世的人生取向。 现实生活中的苏轼,也时时在履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尽管苏轼积极入世,但仕途的坎坷,宦海的沉浮还是让他产生了出世的思想倾向〞 ?临江仙?便是词人出世情怀的完全坦露: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此外,象 归心正似三春草〞〔?虞美人?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满江红?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行香子?述怀?〕等词句无不表达着他乘时归化返朴任天的出世态度。 二、乐观与旷达的升华

尽管苏轼一生辗转流离,但从他的词中可以看出他始终以乐观与旷达的心态直面人生的磨难,看待人生的遗憾。在他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这种超然的心态更是一表无余: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这首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的人生态度。

此外,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既然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此身非我有〞,那么便借着美酒与惬意的大自然,驾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内心看透外物便也不再执着于外物。当然其中的关键之处是苏轼成认了人生有缺憾,就如自己的仕途坎坷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没有什么比正视现实更可贵的了,苏轼就是将自己的悲欢置于宇宙人生的阔达空间去观照,认识到人生的有限,进而体悟到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的合理性,从而正确地面对人生苦境。 三、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人生观的塑造


苏轼的一生始终交织着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在矛盾痛苦中乐观旷达,这就要看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人生观的塑造了。

苏轼自幼受到齐家治国〞、兼济天下〞的儒家进取精神的濡染,尤其是其母程氏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他影响极深。?江城子?密州出猎?将他志于为国尽忠、扫荡胡虏的英雄气概与高尚人格完美地展现了出来,他心目中最为崇拜的对像是范仲淹、韩琦、欧阳修、梅尧臣等政界文坛上的宿儒名流。

儒家的经世济民〞理想让苏轼走出大山,但仕途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使他不得不寻找解脱,于是坎坷路上他所接受的佛道思想精髓便成了他思想上的出路。

道家哲学强调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做到这样只有淡泊名利,淡化死生,只有无所求,顺其自然,心才会游于物之外。这种思想正好切合苏轼的境遇和精神需求,从而为经世济民不通,弃世又不甘的苏轼的受磨难的心灵提供了精神上的解脱。苏轼认为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有欲望而不能得到满足,减少欲望就减少了痛苦,追求欲望那么只会徒增烦恼,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儒家的达那么兼济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正是儒道的切合点。苏轼无论处于多么残酷的处境,总能随时随地地去寻找并进而确立自己的生命意义和快乐之源,从而到达无往而不乐〞的最高境界。可见,苏轼的思想不是一家思想的简单继承,而是以儒家为本,又博采道家之长,他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妄,于是便形成了他儒释道兼收的外儒内道的作风。

总之,综观苏轼的一生,得与失,功与败,逆和顺,荣和辱如影相随。顺境中,苏轼积极用世,心系天下;逆境中,苏轼旷达乐观,坦然面对。今天,我们欣赏苏轼的同时,更欣赏他于词中所蕴蓄的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态度,欣赏他乐观与旷达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91.1.

2.韩丽霞.超然心态与苏轼黄州文学创作[J].内蒙古: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3.顾之川校点.苏轼文集[C].长沙:乐麓书社,2000.

4.朱靖华.天地精神境界——评苏轼岭南时期的人生反思[J].北京:1996.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289b68c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