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创作概论

2022-05-28 23:0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徐志摩诗歌创作概论》,欢迎阅读!
徐志摩,概论,诗歌,创作

徐志摩诗歌创作概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原名徐章垿),出生于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富商家庭。1915年入大学预科,1918年赴美留学,攻读银行学和社会学192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兴趣转向文学,受英美诗歌影响开始诗歌创作。1921年回国后,参加新月社等社团,并常在北京、上海等地高校任教。1931年因飞机失事身亡。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向往个人自由,崇拜哈代、托尔斯泰、罗曼·罗兰、泰戈尔、罗素、卢梭、尼采等人,他的理想是个人性灵最大自由的发展。他一生的四本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31《猛虎集》1931《云游》1932,记载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复杂的思想、情感历程。

徐志摩深受英美式文化熏染,向往英美式的民主自由,他的许多诗歌如《婴儿》《为要寻一颗明星》《我有一个恋爱》等,抒写了自己追寻民主自由理想的决心与信心,体现了那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茅盾曾在《徐志摩论》中对徐志摩诗歌的这一思想特征作出判断。由于茅盾主要是从社会革命的视角审视徐志摩,所以未能看到徐志摩诗歌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例如他认为徐志摩的全部作品表现的只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即“英美式的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这显然是不够全面,因为徐志摩的全部作品表现的绝不仅仅是他的政治理想。茅盾还认为徐志摩的诗是“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 1这些观点同样失之偏颇。因为“对于徐志摩,生活就是诗”“徐志摩的诗则是赤裸地抒写生活中的真实情感”2,其内容是丰富的。

胡适曾说徐志摩一生的历史,是追求爱、自由、美所构成的“单纯信仰”的历史3这颇有见地。徐志摩诗歌主要表现的就是自己对爱情、自由、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在徐志摩看来,理想的爱情、婚姻意味着“良心之安顿”“人格之自由”“灵魂之救度”,他的大部分诗歌抒写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想象与多种体验。《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喻,雪花的追求即诗人对爱情的向往,雪花的快乐是诗人对自由爱情的愉快体验。《我等候你》抒写的是爱的想望与痴情。“起造一座墙”想象爱情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为自己“起造一座墙”以维护人生自由。《沙扬娜拉》对日本女郎含情脉脉的娇羞美态的写真,既暗示了相思之苦,又表现了对女性的尊重。

爱情在他笔下是温柔甜美的,是人间痴情,但严酷的现实常使他的痴情受挫。《海韵》一面表现了女郎和诗人自己对于爱情的“单纯信仰”,一面则暴露了容不得恋爱的现实世界。《翡冷翠的一夜》中诗人深深地感到“地狱”般的现实使“娇嫩的花朵”“难保不再遭风暴”。然而,诗人的可爱就在于他的痴情,他“是一种痴鸟”“一种天教歌唱的鸟不到呕血不住口”4。在他心中,爱是神圣的、忠贞的,“你放心走”“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我爱你!《你去》“容不得恋爱”的世界,“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



1 2

茅盾:《徐志摩论》《现代》24期(19332月) 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第4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3 胡适:《追忆志摩》《新月月刊》第4卷第1期。 4 徐志摩:《猛虎集·序》《猛虎集》,上海新月书店1931年。


复我们的自由!《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在徐志摩诗歌中,爱情与自由、美往往又是同义的,对爱的歌咏就是对自由、美的向往与赞美。《我有一个恋爱》《翡冷翠的一夜》“起造一座墙”《决断》《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雪花的快乐》等诗,爱与美、自由相互渗透、生成,成为诗歌内在的情感、思想结构,诗化地表现了诗人的“单纯信仰”,构成了徐志摩诗歌的主要魅力所在。

对爱、美、性灵自由的追寻,使诗人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深感不满,对下层人民生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先生!先生!《叫化活该》《谁知道》《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一小幅的穷乐图》《婴儿》《毒药》《大帅》《人变兽》等诗,或暴露军阀战争的罪恶,或展示淫猥的世态,或同情叫化子、孤老鳏寡,或哀悼不幸的爱国青年。这一切其实还是在维护他的“单纯信仰”是他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体现了其作为诗人的珍贵品质。

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的失望,使诗人憧憬大自然,崇拜大自然。他曾说大自然是安顿人类灵魂最伟大的一部书,能使人的性灵迷醉。他那些抒写自然的作品,如《山中大雾看景》《再别康桥》《石虎胡同七号》《雷峰塔》《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等,描绘了旖旎的自然山水,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它们大都并非单纯的自然风景诗,其中仍有他那“单纯信仰”“五老蜂”前,他“饱啜自由的山风!《五老蜂》;以快乐的“雪花”,表现精神的自由(《雪花的快乐》;渴望“不朽的灵光”“神明的火焰”永远跳动、不变(《那一点神明的火焰》。大自然有时是他抒写爱、美与自由的场所,有时则是自由“性灵”的化身,寄予着他的人生理想。

徐志摩后期的《秋虫》《西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诗,书写了自己“单纯信仰”受挫后的迷茫感,是那一时期一些中上层自由主义知识分

子普遍心境的写照。

徐志摩是一位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创造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大都想象丰富,思巧妙,意境新奇。“起造一座墙”,写热恋之人希望对方“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也就是期望恋人建造爱情之墙以维护情感的纯真与自由,想象奇异,意境独特。《雪花的快乐》描画了晶莹美丽的“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飞舞”,朝着恋人“清幽的住处”努力“飞扬”的优美图景,意境独特,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于爱情和理想的执著追求。

比喻是徐志摩常用的一种修辞,他诗歌中的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我等候你》将“我”等候她时的种种复杂情绪化为一系列独特的比喻:一开始,诗人将等待她的情绪比作“希望,在每秒钟上开花”;稍后,因她不来希望落空,于是“希望在每一秒钟上枯死”;她不来对我的打击颇大,有如“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打死可怜的希翼的嫩芽”;最后,诗人如此吟咏:“每一次到点的打动,我听来是/我自己的心的/活埋的丧钟。微妙复杂的情绪借助于比喻而变得形象生动,暗示出人生的无望与苦痛。《生活》将生活比作“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甬道,比作“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贴切而隽永。

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一种个性化的绘画美、建筑美、乐美。诗中之画主要靠辞藻来描画,徐志摩诗歌的辞藻大都明丽富有色彩感。《她是睡着了》《五老峰》《月下雷峰影片》《消息》《北方的冬天是冬天》等诗,以富有色彩感的语词,描绘诗人经验中或想象中的某种情景,将之化为形象的画


面,明丽或暗淡,灵动或静止,传达出诗人某种独特的情感。其代表作《再别康桥》,每一节都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第二节,康河边那被夕阳染成金色的婀娜多姿的垂柳,与波光潋滟中荡漾的艳影,构成了一幅迷人的康河晚照图;又如第五节,斑斓星辉倒映着的水面,随着小舟激起的潋滟柔波荡漾开去,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星夜泛舟图,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同闻一多一样,徐志摩非常重视诗歌的建筑美,但与闻一多诗歌形体过于整饬缺少变化不同,“他至少运用和创造了十几种类型的诗形”5。其中虽也有闻一多那种豆腐块式的,但绝大多数诗体是在变化中求整饬,整饬中求变化,富有现代自由感。《悲思》《那一点神明的火焰》《落叶小唱》《为要寻一棵明星》等诗歌,都是典型的徐志摩式的单节参差不齐而各节形式基本相同的诗体。《再别康桥》全诗7节,每节4行,整齐匀称,但诗人为避免过于整齐而导致的呆板,别出心裁地将每节的二、四行退后一格,且将每行的字数稍作增减,使全诗整齐中富有变化,呈现出参差错落之美。

音乐美是徐志摩诗歌艺术的重要特点。《海韵》《雪花的快乐》《半夜深巷琵琶》等诗,节奏鲜明,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的旋律美。如《再别康桥》,每行均为两到三个节拍,二、四行押韵,且每节自然换韵,旋律轻柔、悠扬。6大体而论,徐志摩诗歌的节奏轻柔舒缓,旋律和谐悠扬,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情感与精神的自由。





5

陆耀东:《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第26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6 《沙扬娜拉》第一、二句缓慢的节奏和柔和的旋律,传神地表现了娇羞的日本女郎低头与人道别时的情景;第三句,“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平声多于仄声,是女郎与人道别时清脆声音的艺术表现;第四句在音乐上则是第三句的延伸和深化,是整个诗乐曲的高潮;第五句是女郎道别话语的直接记录。全诗五句,长短相间,旋律柔和多情,反映了女郎与人道别时的真实神态与情绪。参见陆耀东:《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第266~26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2f62f28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