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都江堰》艺术特色分析

2024-02-12 08:2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语文-《都江堰》艺术特色分析》,欢迎阅读!
都江堰,语文,特色,艺术,分析

《都江堰》艺术特色分析

1. 本文作者运用丰富的历史和文学功底,体现了“大文化散文”的特点,善于从有限的景物和事件中挖掘出深广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

《都江堰》以个性思考开始,以主体感悟结束,处处显示出作者对隐含在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历史人物李冰形象后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的明显动机。回顾两干年前修造的水利工程写起,塑造了一个不求私利,为民造福的官吏,对政治文化、体制的反思,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属“文化散文”,借古论今,立意深刻,促人思考。 余秋雨写散文,善于从有限的景物和事件中挖掘出深广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其文化散文常常以山水风景为“出发点”以文化思考为“归结点”即通过对景物和事件的速写式描绘,表达作者对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宇宙的独特思考,表现了作者强大的主体性、主观性,以及对客观景物、事件的“观照”和“审读”能力。

2. 对比手法的应用。全文主要用长城和都江堰做对比,更加突出了都江堰造福人类而又默默无闻的特点,更加体现了作者对都江堰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感。

例如:从二者当今的使用功能上来对比,文中说明“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但都江堰仍“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突出了都江堰的实用性和他长久以来造福人类的特点。

又如从二者给人带来的感觉做对比,长城给人的感觉是“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而都江堰“绝不炫耀、毫无所求”,无私的滋润着大地,造就了一代英雄人物,可谓是人杰地灵。这些对比手法的成功使用,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李冰的赞美之情,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比喻、拟人手法的应用,使得文章生动形象。 如:“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将人文景观拟人化,更贴切、生动地点出了长城与都江堰在社会贡献上的差异。前者居功自傲,后者低调,却在作者心中具有光辉伟大的形象。 “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都江堰的壮丽景观。 4. 欲扬先抑手法的应用,引发读者好奇,为后续感情的表达作好铺垫,给人震撼之感。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

欲扬先抑,既深刻地表现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无穷魅力,给人以惊喜,又使文章波澜起伏,可读性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193af1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