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为什么这么火

2022-07-27 03:3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家宝藏》为什么这么火》,欢迎阅读!
宝藏,这么,为什么,国家

《国家宝藏》为什么这么火

作者: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8



激荡于中华儿女心底的文化自信,源头是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件件文物串起的不曾断代的古老中华文明

2017123日晚,央视大型文博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正式开播。这档历时两年打磨,集结了9大国家重量级博物馆27件珍贵馆藏,讲述国宝前世今生的综艺节目,开播第一期便得到了豆瓣9.3分的超高评价,更是从电视火到了网络。这是继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的又一与文物有关的现象级电视产品。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博物馆和文物是严肃、沉重的,但每一件看似冰冷的文物都是对历史烟云的见证,都承载着许多鲜活的人和事。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启用了王刚、梁家辉、段奕宏、王凯、李晨、刘涛等明星“国宝守护人”,以现代的视角、用很“燃”的方式,来展现文物背后的故事。正如《国家宝藏》总制片人吕逸涛所指出,《国家宝藏》创制了“纪录式综艺”的节目模式,“通过演播室中纪录片、戏剧表演等艺术手法,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

第一期和观众见面的就是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介绍的是故宫博物院的三件重器。

《千里江山图》画卷,是900多年前,18岁少年王希孟倾半年之力所作献与当时亲授其画技的宋徽宗赵佶。随着李晨带你走进尘封的历史,将你看不到的故事细细还原,纵51.5厘米、1191.5厘米的浩荡图卷背后,隐藏着十八岁画家王希孟的拿云才华和生命迷踪,缥缈着“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江山永固的一厢情愿,游移着媚上嫉贤、蠹食国运的佞臣蔡京才高品低的闪烁眼神……黑墨勾山石,青绿施重彩。千年之后,山水依然青绿。这“千年不腐”的功臣,便是颜料,矿物颜料。

各种釉彩大瓶的“国宝守护人”王凯,饰演有着“谜之自信”的乾隆,执意要烧制花哨无比的大瓷瓶,甚至在梦中被王羲之、黄公望及雍正狠狠嫌弃了一把,于是强势为自己的“农家乐审美”代言——“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既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怀疑,更体现了大国盛世的物质与文明自信,从另一个角度回应了舆论关切。

还有那面勒于战国、乱世流离而治世重光的乍原石鼓,重温司马光父子以生命研求石鼓文字、历史源流之“真”——石鼓承载着自先秦时期所奠定的刚健、秩序、进取的文化内涵,用最早的文字记录着我们文明的博大。

《国家宝藏》的好,还在于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千里江山图》卷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基础,其特性和质地决定了该画作的保存非常困难,无数文物爱好者也因此投入了研究。中央美院的冯海涛研究《千里江山图》卷的青绿之色长达4年,耗时2个月时间复制了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卷;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研磨,现场为观众立体解读矿物颜料让颜色“千年不腐”的秘诀,而他这样的研磨,要二十天才能达到画家需要的细度,这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也让观众连连赞叹手艺人的工匠精神。

而石鼓更引出了故宫守护人的故事。抗战时期,为避免百万件国宝被日寇洗劫,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梁廷炜辗转全国16年,将石鼓护送到南京。抗战胜利后,其子又将石鼓运回北京。如今,作为梁家第五代故宫守护人,梁金生继续守护着石鼓等文物。一件石鼓,五代国宝守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23e912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