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书笔记摘抄

2022-12-25 15:3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双城记》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
双城记,摘抄,笔记,读书

《双城记》读书笔记摘抄

《双城记》读书笔记摘抄

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史上的一个血的印记。而《双城记》真实地描绘了统治阶级的凶残和腐朽。通过阅读《双城记》,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统治阶级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弯月形锐矛盾,体会到了编辑者狄更斯的思想“鲜血未能洗去仇恨,更不能代替爱”。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绘了十八世纪的一位医生梅尼特从中重获自由,和女儿试着到伦敦生活,五年后,他们在法庭上为名叫代尔的法国青年作证,露西和代尔纳因相爱而结婚。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代尔纳因身为贵族后裔而遭逮捕并判死刑。在千钧一发时刻,一直爱恋德国露西的英国青年卡尔登代替代尔纳上了断头台。

卡尔登是书中最富魅力,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位人物,他颓废消极,浑浑噩噩地劳作着。求学时,他只替同学写到作业,工作后,即使拥有一支一身才华,他仍然选择默默无闻的打工。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让,没有看到他有一份深沉的情意。他温柔的,执着的爱着露西,甚至最终为了露西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安妮深沉那深沉的爱:用自己的性命换回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家庭幸福与她的笑颜。无论在哪个时代,卡尔登对露西的爱都显得那么珍惜和高贵。

相较于卡尔登所代表的温柔与爱,得伐石太太未婚夫则是杀戮和杀戮的象征。因为亲人惨死在代尔纳叔叔与父亲的魔掌下,所以她一生只为仇恨而活。得伐石太太的嗜血固然使人不寒而栗,也叫人不禁感叹仇恨的精神力量。18世纪末的法国,就被这种执拗复仇的火焰燃烧成了修罗地狱。


小说同样也赞美了其他短篇小说角色:默尼特医生正直高尚,且善良宽容,是仁爱的理想化六寸;玛莎则是爱和温情的化身;代尔纳是给统治阶级指明出路的人能。这些人物表现出来的种种美德,都是作为人道主义者的狄更斯所热情赞颂的。

作者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代表。他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古典主义结合著称。他所著的《双城记》以荷兰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来瑞典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着这嘲恐怖的大火”也将在法国上演。

我完全赞同卡尔登在临死前说的:“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这就是狄更斯为“最坏的时代”开出的良药,然而这毕竟是一种理想。有人说,《双城记》作为一部不朽的著作,如果没有卡尔登的存在和所作所为,这部小说就失去了它夺去的价值和光辉。

卡尔登的死,貌似就像是羽毛轻柔地飘落水面,没有水花,

却涟漪阵阵。它提醒了我们:真正的自由与平等是无法用断头台建立。 我们不能因为岁月而忘怀《双城记》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得,学到点什么,希望两百年后的我们能造就出真正平等、自由、博爱的新世纪,希望卡尔登临死前看到的世界,将会是我们未来的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4f5dd2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