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及价值

2022-12-20 02:00: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东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及价值》,欢迎阅读!
民歌,特点,东北,价值,艺术

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及价

东北民歌是对流传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汉族小调的统称,其发生和产生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点,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东北民歌鲜明的艺术特点。东北民歌的发展深受东北的地方戏——二人转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粗犷豪放的抒情小调和轻快诙谐的说唱小调,具有明显地方色彩,音调高亢、短小精干、简单叙事、节奏欢快、朗朗上口。 一、艺术特点

东北民歌从节奏上来看,东北的民歌多为2/44/4拍子,且节奏形态较为单纯,一般可以分为平均型、切分型、长短型,而三拍子民歌较为少见。东北民歌的调式5声、6声、7声音阶都有,但一般5声为基础,最常见的微调式、宫调式。东北民歌的另一特点在于调式交替较多。东北民歌中会出现很多色彩感很强的小三度音程,《回娘家》《盼晴天》等,也会出现一些大跳音程,《瞧情郎》等,这种音程上的特点与南方民歌婉转的多级渐进、环绕的音程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对比。

东北民歌的衬腔和衬词是东北民歌极具特色的要点之一,在东北民歌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总体说起来有以下几种:连接作用,增强音乐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如《月牙五更》;渲染情绪,能够活跃气氛,增强歌曲的色彩感(如《小看戏》;提高完整性,补全已经正词唱完音乐还不完整的部分(如《瞧情郎》。东北民歌的润腔最常用的是鼻音和抖音,其中鼻音与山东民歌的某些特点相近,这与当年山东人闯关东的人口迁徙有密切关系,但区别在于山东民歌总多以anang为主完全的鼻腔共鸣形式唱出润腔,东北民歌则以a为主,是以鼻腔和口腔共鸣相结合的演唱方式;东北民歌还经常出现擞音,其特点是频率较快幅度较小,俗称小抖,靠气息大小的微弱变化完成演唱。 东北民歌深受其姐妹艺术形式——二人转的影响,唱歌时常搭配


跳舞,通常使用扇子或手绢伴舞,歌舞都是同一人完成,要求既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还要求有一定的舞蹈基础(特别是扇子和手绢),演出氛围热闹非凡,展现了东北民歌活泼俏皮艺术点。这种表演当时也是起源于东北冬季天冷,东北人民冬季长期,各种艺术形式都必须以室内为主,也就注定了不可能像陕北民歌那种大型阵势,多以2个人为主,搭配一些不需要太大场地的舞蹈形式,如原地的手绢和扇子舞等,但同时也必须达到热闹让观众从视觉和听觉双方面得到满足的艺术效果。 二、艺术价值

東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它凝聚着东北人民的智慧,是关东人民的杰作,东北民歌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是东北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东北民歌自身的乡土性、事性和幽默性,收到了全国老百姓的喜爱,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一种艺术形式。东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爽朗火大、勤劳以及似火的热情,这一情怀也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二是东北民歌促进了二人转及东北大秧歌的发展。传统音乐五大类(即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从来都是互相影响和吸收,互相丰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从基本的方面看,民歌又是其他各种音乐的基础。东北民歌也影响促进了东北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可以说和二人转、东北大秧歌都是姐妹艺术式。东北民歌的发展同时不仅推进和促进了东北当地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更是推动了我国民族歌曲和传统戏曲的整体发展。

三是经典器乐曲源于东北民歌。独奏曲《赛马》与《江河水》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风靡全国,轰动海外,成为我国二胡的经典曲目。其中《江河水》这首乐曲是黄海怀将同名的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此曲和《赛马》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而《江河水》已被选入人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中。又有许多演奏家将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90532b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