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览表吧

2023-04-29 22: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览表吧》,欢迎阅读!
一览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演变一览表

.


朝代 侧重于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主要解决中央集权

加强 巩固 确立

中央政治制度(或措施、机构)

力(总揽、至上) 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②三公九卿制度:内容:官职与职责(丞、御、太) 作用:集权于皇帝;减少决策失误

特点:①皇权中心; ②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地方政治制度(或措施、机构)

郡县制度:内容:①36郡,中央直辖,郡下设县;

②郡守县令,皇帝任命

特点:垂直管理、服从中央、无独立性

作用: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郡国并行制度到推恩令 基本沿用郡县制。

唐中后期设藩镇,导致藩镇割据。



选官制度 1、秦朝皇帝任命各级官吏 2、汉代:察举制标准是孝廉()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 4、隋唐到清:科举制,标准是才能。 积极作用: ①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用人权集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5、明清时八股取士,日益僵化 1905年最终废

秦朝: ①皇帝制度:内容:尊号(独享)、皇位(世袭)、权

汉朝: 重用侍从,形成中朝(内朝)决策中心 隋唐: 三省六部制度: 完善

内容:(自己画示意图)

特点:①分散相权 ②牵制、监督、制衡

作用影响:①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②提高行政效率 ③中央行政制度创新,历朝沿用

内容:①军事:兵权、精兵归中央 ②行政:重用文官、通判监督 ③财政:赋税归中央 作用:积极:结束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消极:机构膨胀、效率低下、财政紧张、地方困弱 行省制度:内容:冀晋鲁直辖;地方设行省;

权力受节制

作用影响: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省制开端

分割相权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朝: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新发展 宣政院:中央管辖全国佛教的机构,同时兼管西藏地

方事务。

问题 北宋: 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侧重加强君主个人专制

明清: ①废宰相制度 空前强

②设内阁:

性质: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正式的国家机构 作用:不能制约皇权,反而加强了皇权。 ③设军机处:特点:简、密、速、集 作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重用侍从人员,形成新的决策中心,架空国家的正式机构 例:汉武帝建立中朝;明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2、分割相权,多人共同行使相权,相互牵制。

例:唐、宋

2

明:废行省,设三司(分散地方权利,加强中央集权) 清:平定地方叛乱,加强对边疆管辖



监察制度: 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 2、宋:地方设

1、在分权基础上的收权(宋、明)

通判。

2、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权

3、明:地方设

3、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察与监督(地方监察制度:宋

提刑按察史司。

通判、明按察司)



4、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常用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b1cb89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