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课文春节童谣原文

2024-04-07 04:0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课文春节童谣原文》,欢迎阅读!
童谣,课文,原文,春节,年级

一年级课文春节童谣原文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的最后一篇课文是儿歌《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把《春节童谣》放在这一册课本的最后,是有它的道理的,那就是随着这一学期学习的结束,寒假就要到了。而寒假几乎与春节同步:通常说来,小学寒假开始的日子,差不多就是腊月二十三前后。腊月二十三,那可是灶王爷的生日,按照习俗,这一天是祭灶日——即老百姓送别灶王爷的日子。而为了让将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他在人间所看到的主家生活状况与善恶行为的时候,灶王爷能够“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我们会用又粘又甜的糖瓜粘住他的嘴。



“二十三,糖瓜粘”的习俗,我们长江入海口北岸的如皋并没有。说没有,不是说世世代代从没有这个做法,而是说我从小到老,从开始记事的三、四岁到眼下六十多岁近六十年,我没见过:我小时候,也不只是二十三没有糖瓜粘,就是大年三十,父母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每人一份“年货”,糖块也没几颗;除糖块而外,也就三五块麻饼、麻切,一小把花生蚕豆而已。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那年代粮食需要计划供应,食糖、猪肉乃至青菜萝卜也需计划供应,并且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收入十分有限,购买力严重不足。那么,腊八粥我们能够喝上吗?有些年份能够喝上,但不是年年都能。同时腊八粥里的“内容”也有些单薄:


除去糯米,可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粒花生米、枣子,至于莲子、黑米、桂圆之类就有些奢侈了——或者说,在我从前喝过的腊八粥里,从来没有它们的身影。

“二十四,扫房子”是我们家以及很多邻居家的传统。小时候每年的这个日子,我们都会在我父亲的带领下“掸尘”——即对院子,尤其是屋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进行大扫除。我父亲一边干,还会一边跟我们念叨:“中国人过年的一些习俗是恶俗,有封建迷信色彩,可掸尘绝对是个好习惯,可以让大家更好地讲究卫生,提高健康水平。

“二十五,磨豆腐”则是跟城里人是基本不搭界的,我们的做法是买豆腐——凭一人一份的“豆腐条”可以到豆制品商店买两块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那可是家家户户少不了的。但是,一般家庭过年可能也就买它三五斤猪肉而已。我迄今还记得50多年前的一年过年,我父亲买了三四斤猪肉三四斤茨菇做成白水肉,用一只铁皮罐子装上,一天挖出一小碗,哩哩啦啦吃了近一个星期,算是过年了。给我的感觉是,“到嘴不到肚”真的很不解馋。此外不能不说的是,过年我们家从没有宰过公鸡,而且似乎那年代普通人家过年很少宰公鸡的——不是不想宰,是因为条件跟不上。通常说来,只有坐月子的或者重病需要加强营养的,才会宰鸡——通常是老母鸡,因为据说老母鸡大补。

至于“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那样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农村确实是存在的,并且有些人家蒸的馒头还不少。为什么?也不是说家里粮囤高高满满,可以潇洒一些,过年了便可以敞开肚皮,而是因为图个吉祥——“发财”“发家”“蒸蒸日上”那不是无数老百姓的心愿吗?当然,这当儿属于农闲,多做一些馒头,切成片晒干了成为馒头干,收藏在家,日后农忙之时可以方便地“即食”——其特点类似于眼下的方便面之类,也是原因之一。

你注意到了没有,整个腊月,人们围绕春节进行的各项活动的中心议题几乎就一个:吃。为什么?“民以食为天”当然是很好的解释,可另一方面我以为或许也还与腊月正值冬闲,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机有关。除此而外,还有没有其它因素?有的,那就是至少在我看来,跟过去年代——也未必只限于过去的一个、半个世纪,而是更长时间里,甚至于可以说除去某些特殊时段,过去两千多年中国人没有很好地解决温饱一类的问题,因而让人们对于“吃”特别在意有关。而“缺什么”便“求什么”“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cbe05f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