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读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022-05-15 20:10: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三复读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欢迎阅读!
心理问题,复读,高三,常见

高三复读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自己曾经是一名复读生(其实是初中的),也曾有过心理困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并结合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认为高三复读生有以下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自卑感强的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处处觉得低人一等,悲观失望。演在高考中“落水”的复读生,考前的自信和与同学平起平坐的平等感已荡然无存。面对高考失败的现实,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想到那些已成为“天之骄子”的昔日同窗,他们深感高不可攀,于是产生自卑。有研究表明,随着考生参加高考次数的增多,有自卑心理反应的人数也明显增加。

(二)内疚心理。高考失败不仅仅是考生的大学梦暂时破灭,还意味着家人特别是父母多年来期望的落空和努力的白费。面对父母疲惫的面容、忧虑的神色和因为自己读书而经济日趋拮据的家庭,有的复读生感到非常内疚。他们深感对不起父母,并因此而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三)焦虑心理。焦虑是人的一种情绪反应,是指某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在人格心理学中,通常把由客观情境而引发的正常人的焦虑称为正常焦虑,把没有明确具体或特殊的外在起因,而是由受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所引发的焦虑称为神经过敏性焦虑。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当的焦虑有利于考试时发挥潜能、解决问题,但其反应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太长,却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或继续引发身心的焦虑症状。高三复读生的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心理。考试焦虑心理与考生过去的考试体验有关。一些考生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紧张、焦虑等体验,于是就会对考试产生恐惧感,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担心自己会因紧张不安而考不出好成绩,出现了对“考试焦虑”的焦虑,面临高考这样意义重大、至为关键的考试更是如此。

(四)急躁心理。在高考复习的各个阶段,很多复读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急躁心理。在复读一段时间后,如果成绩没有起色,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等产生怀疑。随着复习的深入,总觉得自己各方面的技能掌握得不好。当与同学交流时,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强。

(五)高原现象。在复习过程中,很多复读生都会遇到一个“迷茫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对知识的敏感性差,反应迟钝,思维速度明显减慢,考虑问题时思想不专注,阅读材料时思维不连贯,甚至思路有时会突然中断,他们普遍感到学习效率低,水平提升困难。这种现象就是教育理学中所谓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波谷”,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高原期”也是复读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既有可能蓄势而冲上“浪尖”,也有可能因无奈而坠入“深谷”。如果引导得当,学生便有可能冲出低谷,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高三复读生心理问题的调适

上述高三复读生的各种“心病”,其“病因”何在?如何调适?

(一)调适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一定的自卑心理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但自卑感太强却会给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进行合理调适。对于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认知矫正和行为训练两方面引导其调适。在认知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卑,明确自卑


产生的原因,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适时调整奋斗目标,并采用升华法、自我暗示法和自卑补偿法等方法进行自我调适。在行为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日常行为训练,如睁大眼睛正视别人,昂首挺胸快步行走,练习当众发言,不时微笑等,从而帮助学生战胜自卑,树立自信。

(二)调适内疚心理。对于复读生的内疚心理,家长和教师应以宽广的胸怀安抚他们,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真正努力了就行,不必过分内疚。当然,“内疚感”有着独特的德育功效,家长和教师若能适当利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复读生存在内疚感的时候,自愧自责的心境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促使其采取一定的行动加以补偿。教师和家长若能及时施以激励手段,给予肯定和表扬,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成绩上获得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培养其健康心理。 (三)调适焦虑心理。通常来说,轻度的焦虑可以激发斗志,唤起警觉,促进人们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但是,强烈的焦虑却常常导致适应和应对的失败,并带来一些不良情绪,对人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都十分不利。因此,当复读生出现强烈的焦虑现象时,根据焦虑强烈程度的不同,可及时采取不同的调适方法;当焦虑的强度不是太大时,可及时采取自我调适的方法。复读生此时应正视焦虑的现实,平心静气地研究引起焦虑的前因后果,或把其来龙去脉直截了当地公之于众,听取旁人劝说,化解忧虑,排除困扰,以取得预期最佳效果。当焦虑的强度太大而无法自我调适时,应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

(四)调适急躁心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高三复读这样较长的学习过程中,出现急躁心理是很正常的。调适急躁心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认识。消除急躁心理首先要提高认识,要认识到急躁心理的消极后果。(2)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时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不贪多求快,急躁冒进,慢慢就会养成稳重的学习习惯。(3)充分做好考试准备。如果备考很充分,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考生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会产生急躁心理。(4)养成始终如一的良好习惯。坚持善始善终也是克服急躁的重要方法。

(五)调适“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很多复读生中客观存在,若不能及时、合理调适,将会使其复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复读生出现“高原现象”时,应尽快分析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措施预防或调适。(1)合理安排时间。很多复读生在复习中出现“高原现象”,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前期学习中的一些知识掌握不好而造成了现在复习进展的困难;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未能合理休息而造成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应合理安排好时间,在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在搞好当前复习的同时,迅速弥补以前尚未掌握或掌握不好的学习内容。(2)积极应对考试。在复读期间,考试是一种经常性活动,而“考不好”是兵家常事。不要因为某次考试的不理想就情绪低落,继而影响以后复习,正确的做法应是查找考试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努力弥补知识的缺漏。(3)优化学方法。如前所述,很多复读生复习中产生“高原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是,前期学习中的一些知识掌握不好而造成的进展困难。而在复习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头脑中的知识系统化,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4)激发新的“兴奋点”。俗话说:“流水不腐。”如果学习活动也如水一样“流动”起来,就不会遇上成绩止步不前的“高原现象”了。因此,复读生应当每隔一段时间就静下心来回顾并总结自己的复习情况,以激发出新的学习“兴奋点”,使自己的学习充满活力,远离“高原现象”。

实力是考试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多数考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克星。


因此,高三复读生应该科学安排自己的日常复习,夯实知识基础,掌握考试所需的各种方法与技巧,从而使自己具有强大的实力,各种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甚至不攻自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e598c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