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鹿鸣

2022-10-11 03:07: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设计1:鹿鸣》,欢迎阅读!
鹿鸣,教学设计

4课《鹿鸣》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诗经》中除了“风”这种体例的诗歌,还有“雅”和“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作品《鹿鸣》

有一个成语叫作“知书达礼”,意为熟悉诗书,懂得礼仪。这个成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自出现之日便沿用至今。那么,这里这个“礼”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借助书本与网络,回到古代,回到最讲究礼乐文明的时期——周代去看一看吧。

二、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关于礼乐文化的资料 1.礼乐文化的渊源。

周代礼乐文化源于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图腾歌舞。(见李泽厚《美的历程》 2.礼乐文化的发展阶段。 3.礼乐文化的精神实质。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先秦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政策等都受到这个大文化背景影响。

通过对礼乐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先秦文学的学习形成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三、朗读《鹿鸣》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

四、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注意以下词的意义

将:送,献。好我:喜欢。示我:指示,教导。德音孔昭:很。视民不恌:轻佻,奸巧

归纳本诗中的通假字。


五、体会内容

第一章:写主人热情好客,谦和有礼,不仅琴瑟和鸣,营造出一个非常热烈、友好、欢快的气氛,还拿出满筐的礼物献给客人。而主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虚心向嘉宾求教,请他们贡献有关治国之道的意见。

第二章,着重赞美嘉宾德行的卓越,主人敬以美酒,嘉宾兴致盎然,场面气氛颇为热烈。

第三章写宴饮气氛达到高潮,主人再次敬酒。经过反复渲染,宴饮气氛达到极致,使人不禁深受感染。

六、请同学思考课后第三题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是起兴的艺术手法,目的在于营造一种祥和、热烈、欢快的气氛,鹿鸣之声与琴瑟之音也形成了一种呼应。

七、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说说这首宴饮诗表现出怎样的礼乐文明 明确:表现天子宴请群臣嘉宾的盛况,后来也用于贵族宴请宾客。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原则和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赞美春秋初期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脉脉温情。周代是以分封制为标志的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的亲情是维系这种社会制度的纽带。

八、齐读 九、布置作业

同学们自行组合,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收集整理先秦反映礼乐文明的文学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025417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