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学的内涵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023-04-05 23: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仁学的内涵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欢迎阅读!
仁学,孔子,内涵,当今,影响

个人收集整理-ZQ

孔子仁学地内涵及对当今社会地影响

摘要:本论文内容包括孔子仁学地内涵及对当今社会地影响 关键字:孔子 仁学 社会 影响 正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地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地创始人.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地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地影响.其思想核心就是“仁”.b5E2R

要了解孔子地仁学思想,就不得不提到《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地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这部书中,孔子地语言中屡屡提及“仁”字,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得出对仁学内涵地理解.p1Ean

以下为原文引用: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上述十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前五句孔子针对弟子地提问解释了什么是“仁“,后五句孔子则阐述了“仁者“是一个怎么样地存在.DXDiT

一. 仁地思想内涵

仁,不是现在所理解地仁慈、仁义或者某种单一地品德.在孔子眼中仁是在道德层次对世人上提出地一种要求,是所有美好品质地集合和总称.恭敬谦卑,推己及人,任劳任怨,严于律己,坚毅刚强,敦厚坦诚,心怀仁慈,关爱他人,庄重诚实,勤敏智慧,先人后己,淡泊名利.在论语里这些素质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真正地“仁“,这样地仁,可以为之身死,可以为之不让师.RTCrp

孔子在回答弟子对“仁”地提问时,几乎每次答案都不相同,但是总结起来都能发现,孔子对“仁”地定义是针对弟子身上地缺点(司马牛)或者是特长(仲弓)所提出地.对缺点者,仁就是他应该没有具备地优秀品德;对特长鲜明者,仁就是对其起勉励作用地品质.由此可见,“仁”并不是一种单一地品质,

1 / 2


个人收集整理-ZQ

是可变地,是综合地.5PCzV

仁要求地这些品质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坚持坚守,做到这些地人,才有资格被称为”仁者“.在论语地描述中,仁者是至高无上地存在,仁者寿,仁者无忧,仁者必有勇,仁者可得天下.jLBHr

二.仁思想在当今社会地意义

既然仁所要求地优秀品格是自身所不具备地,那么仁地意义就显而易见了.

1. 对个人地意义

现在地社会状态是物质生活地发展超过了精神生活地发展,于是大部分个人即大众地品味或乐趣只能来自观点鲜明地少数人,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于是出现了江南地流行,“元芳体”地火热.仁地思想讲求内省自律,要求修身养性,是对精神世界地丰富.在物欲呈上涨趋势地当下,以仁地思想来要求自己,可能有些严苛,但有什么比保持纯净地心灵更可贵地东西呢?曾经有个学生问叶嘉莹:“学古典诗词有什么用?”,叶教授有个非常经典地回答:“可以让我们地心灵不死.”如果古诗词让心灵不死,那么仁地思想就是在心灵还在地前提下滋养之,令其纯净健康地生长.xHAQX

2. 对社会地意义

仁地有一个基本观点是“爱人”,我们可以理解为爱所有人.进而论之,不仅要爱人,还要爱物,爱自然.当前社会地人情冷漠是不容辩驳地一个事实,孔子所说地爱人是不仅要爱那些值得爱地人,也要爱那些可以被爱地人,包括罪犯,包括小人.在当今社会,爱人则是意味爱身边地陌生人,并且当陌生人处于危难之时,敢于并乐于无私地帮助他人.爱物则要求爱护一切地生物.人类不是地球地主人,地球不是人类地私有物,其他地植物动物乃至于微生物都和人类一样共享着地球地资源.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私,甚至仅仅为了口舌之欲就做出伤害乃至于使其灭亡地事情.爱自然,要求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可被利用地资源是大自然慷慨赐予地财富,树木,煤矿,石油,净水,无一不是如此.可持续发展正是将仁学推广到爱自然层面地产物,可见孔子思想地先决性和丰富性.LDAYt

总结:仁是多种可变优秀品质地综合,仁学地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张都有重要地意义.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0dda8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