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理趣

2022-12-26 21:19: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理趣》,欢迎阅读!
王维,诗中,理趣,禅意,山水



关于《王维山水诗的画理与禅意》的心得体会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盛唐时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王维在中国诗歌史上赢得了"诗佛"称号,显而易见,其诗歌创作跟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在他笔下出现的常是清净淡远的山水田园,空寂幽静的禅宗意境。

王维的信仰佛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其母的熏陶下,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但儒家的仁政学说和积极用世精神仍在其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历经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后,佛禅理念在他的信仰中终于占据了支配地位,以至笃志奉佛,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王维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恶浊的政治,排遣内心的郁闷,保持心灵的澄静,又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在对自然的吟咏中,表达对禅理的深切体会。

一、禅理入诗,不着痕迹

禅宗有"任性""无住"的思想。"任性"即不矫情;"无住",对一切境遇不生悲喜忧乐之情,不粘不着,不""于心。《六祖坛经》云:"我此法门以无住为本。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利欺争之时,并将为空。"王维将这种随缘任运的思想不经意地表现在一些山水诗中。如《终南别业》写隐居终南山期间悠然自得地情怀,极尽诗人淡泊清闲、随遇而安、无往不适的意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理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纯以无所用心取胜,将自己领悟到的禅理与欣赏自然结合在一起。赵殿成注道:"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也。"诗人摆脱了一切尘累,泯灭了一切俗念,兴致一来,即独自出游,漫无目的,随意而行,有水看水,有云看云,即遇山林野老,照样与之谈笑。此诗从颔联起透出浓浓的禅意,"兴来"就独自出游,任其自然,其中的快乐并不需要向别人宣扬,自己明白就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游玩来讲,一般游人走到这里可能会意兴阑珊、郁郁不乐,那样的话就没有禅家"""无住"的踪影了。而王维呢?要动即动,要停即停,要行即行,要止即止,一切都任心自在,随顺自然,独自超脱,不为物拘。既然行到溪源头,那就坐下,仰看轻云出岫,一样享受清静幽寂的山林野趣。"行到水穷处",似乎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却没想到"坐看云起时",一下子豁然开朗,直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全新的境界脱颖而出。自然界水、云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穷通之理,而诗人能安然地欣赏它的变化而无动于衷,则表明了他对身外世界无牵无挂的超然出尘的人生态度和宁静的心绪,传达出随




遇而安的自然和谐之境,深得物我两忘的禅趣。徐增在《说唐诗》中评这首诗说:"到水穷处,去不得处,我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便坐而看云起。坐久当还,偶值林叟,便与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则不能以定还期矣。于佛法看来,总是个无我,行无所事。行到事大死,坐起是得活,偶然是任运,此真好道人行履,谓之好道不虚也。"王维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对一切外境之物不生执着取舍之意,无所依碍,泛若不系之舟,正是禅宗核心。

二、虚实一理,象中寓理

兼为诗人和画家两大身份的王维,历来被推许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手。王维诗南宗山水画之祖,开创了"意在笔先"的写意派画风,体现了先神后形的法则,而他的山水诗同样具有写意画的艺术效果。《辋川集》中的二十首绝句,活脱脱就是二十祯写意山水小品。诗人善从情景交融入手构思,略去景物的次要部分,突出其主要特征和最动人处,力求写出辋川山水的精神、气象及其丰富的个性色彩,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自然,也融入了诗人所追求的禅意。来看《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中,涧户、芙蓉花,眼前能看到的似乎就是这些东西,其它地方均为空白。就诗的审美层面看,诗人以极其平淡的笔调,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独世界,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火红的芙蓉花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落。这里一方面可以将芙蓉花的孤高看作诗人追求超尘脱俗之精神境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此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的陶醉与赞颂;另一方面,这里也借花开花落的"",寄寓了佛家"无我"的禅理。这生长在静寂无人之山涧的芙蓉花,其存在完全依循着自然的律动,花开花落,生生死死,都顺应着自然的本性,既没有绽放的欢乐,也没有凋谢的悲哀。绚丽之极,终归平淡。这正是禅家所赞誉的"亦空亦有,色空一如"的境界。

三、"空、闲、静"的禅境与诗境美

王维山水诗中所蕴含的禅意,集中地体现为闲静空寂的境界。这不难理解,空寂地境界是禅宗所追求的一种"乐境"。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最好的去处自然是绝无人间烟火的山水之间,借助寂静清幽的山林来摒心绝虑,忘却尘世纷扰,从而进入空寂的禅境。在这里,"闲静空寂"既是禅境的写照,也是自然山水的写照。王维以"澄净"的心境观照空山寂林,进入除尘净虑的"寂静界"直觉体验山林之乐。仍以《山居秋暝》为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是""的,雨是""的,既"""",雨后空山清湛静谧,晚景宜人。皎洁的月光朗照松林,树影斑驳,姗姗可爱。林中一股清泉,漫过山石流淌,发出淙淙的悦耳之声,以声衬静,更烘托出山林的闲静。幽静的世界中传出一点枝叶的窸窣碎响,目光到处,原来是洗衣浣纱的少女归来了;山涧中有荷花涌动,因为沿水而下的渔舟推动了视觉、听觉、感觉器官,并加以综合运用,出色地描绘了一幅色彩绚烂而又幽雅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1137d1a8114431b90dd8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