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2022-11-27 13: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欢迎阅读!
古诗词,月亮,意象,浅析

浅析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

浅析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AS07011 AS0701117 梁云诗

摘要:从李白的《静夜思》开始,整整一个民族欣赏明月的时候,心灵上总有一丝寒意,那冰冷的月色,折磨过多少离人,让多少思妇怨女的灵魂感到透骨的寒,每一个日子都打着薄薄的霜。所以,苏轼以豁达的胸襟说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之手足情,就一变而为中华民族的普遍祝愿语、思念情,使月成了永恒而审美的文化物质。关键词:月亮、意象、诗词、愁、李白

荣格说:每一种意象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与悲伤的残留物。中国的文学艺术特征正是以意象为基础的。一个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世界。月正是具有这种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由于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 一、月亮的多重意象

1、明月蕴涵怀远思人之愁

月亮给人造成视觉印象是整体性(无残缺)永恒化(无始终)是团聚美满丰盈和谐。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圆总是同天理、物象、人事联系起来,积淀着历史的心理内容,体现出一种符号了的东方诗性智慧,人们或以花前月下揽月自赏抚月痴想,或以月的盈亏比喻人生际遇、托物寄情。

李白望月生情让人感叹: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他想起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起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想起宫女的哀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想起思妇念夫,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门情。起征人望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中国文学望月思愁的比比皆是: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这是一种微微的思乡之幽情。南朝乐府民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这是思妇之怀远。苏舜钦独坐对月心悠悠,古人不见使我愁。这是对古人的愁思。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看似写景,却寄寓离人无限悲凄痛苦。李商隐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这是李商隐对妻子的无限怀念。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这是白居易对家人的思念。陆游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2、明月皎洁,蕴涵禅静高洁之情操

谢灵运去官还家,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流露旷远、豁达、宁静、愉悦的心情。女词人王清惠问姮蛾,于我肯从容,同圆缺。表面上,词人大声地追问姮娥(月亮),容许我追随你吗?实际上是,凸现词人看破红尘,想超脱尘世,追求永远的清净之情。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种禅意的诗境。 屈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这是爱国忠君之气节。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和生命的无奈 自从人类来到这世界上,它就洽注定要为一些终及性问题满怀深深的忧思和困惑。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学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


见证。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只能如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遥遥祝愿和期盼;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无奈祈祷和祝福;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幽幽希冀和渴盼。

月亮不断被文人咏唱,其意象多重,除了以上的怀远思人之愁、禅静高洁之情操、时空的永恒和生命的无奈,还蕴涵着个人的雄心壮志、男女情爱、美的象征等等意象。 二、李白眼中的月

在这么多古代文人中,能把月亮写得最多样,也最美的,非李白莫属。李白一生中,总是把明月引为知己,他的种种复杂的情感,他的理想、欢乐、痛苦和悲哀,也总是与明月纠葛缠绕在一起。

在李白的眼中,月有形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是如盘圆月;倐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是如钩缺月;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含羞初月;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是展眉新月。 在李白的眼中,月有性格:峨眉月多情,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秋浦月断肠,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情;镜湖月秀美,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潇湘月轻盈,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洞庭月深沉,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坟上月悲凉凄怆,台空有月,词赋旧凌云;瑶台月清雅神奇,若非群玉山头见,会象瑶台月下奉。

在李白的眼中,月多用途:可引月而来,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可乘月而去,耐可乘明月,香花上酒船可步月而归,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依稀可行月逸情,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可泛月增趣,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可度月如仙,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可拥月入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空灵的心境去探索外部世界,去体验世界宇宙的自然之美,创造出使心灵和宇宙都得以净化的美的境界,是气吞万象的宇宙意识。月亮是李白追求自然之美精神的独特代表,是文人精神的寄托,李白个人风范与明月联系在一起,我们很容易想到李白这豪放不羁,飘逸洒脱的浪漫诗人形象似乎与其诗中月亮形象有不解之缘。看不清李白对月亮的衷爱,是否也达到了李白即是月,月即是李白的这种朦胧的一体感。月的形象是阔大壮观,月亮富有饱满的宇宙气息,表现诗人冲破形式主义束缚,真正的天然去雕饰。 参考文献:

程郁缀.唐诗宋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 高峰《唐诗宋词三百首》[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

杨芙蓉.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探幽[J.广州: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01 3 荣格《论分析心理与诗歌的关系》[M].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苏轼《苏轼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29387a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