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伤仲永

2023-04-04 00:3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伤仲永》,欢迎阅读!
语文,年级

word

伤仲永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是韩愈对欧阳弈家训的一句话,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就不懂得道理。确,每个人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如果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才能,最终就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同学们,让我们一同解读《伤仲永》,牢记这个深刻的教训吧。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宋抚州某某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著作有《某某集》《某某集拾遗》《周官新义》《宋说》等。 ●相关知识人类的智商——人类的智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人的智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结果。因此,人的智力是有可塑性的,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儿童、少年,可塑性更强。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只要个人努力,智力水平就会提高。相反,若是周围环境不好,所受到的教育不利,个人又不努力,智力水平就会降低。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称为“头脑迟钝”的学生,但后来经过他刻苦努力,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观点。这种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值得玩味。

●文题资讯《伤仲永》选自《某某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伤,哀伤。本文是一篇随笔,以《伤仲永》为题,写可“伤”之事,论“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并借此说明后天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1 / 2


word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6e5e11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