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读柳宗元传》鉴赏

2023-03-14 03:0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读柳宗元传》鉴赏》,欢迎阅读!
柳宗元,王安石,鉴赏

王安石《读柳宗元传》鉴赏

【原文】

余观八司马①,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勿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少耳,复何议于彼哉!

(《王荆公诗文集》) 【注释】

①八司马——指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凌准、程异、韦执谊等八人。他们参加了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八人均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史称“八司马冤狱”。

【赏析】

唐德宗贞元末年,江苏王叔文、王伾二人以棋书入侍东宫太子李诵。二王来自民间,经常与太子讲古论今,晓以民间疾苦。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去世,李诵继位为顺宗皇帝,改元“永贞”,遂任用王叔文、王伾进行政治革新。由于二王出身低微,所以援引朝中大名士柳宗元、刘禹锡参政,组成所谓“二王柳刘集团”。“永贞革新”虽仅仅存活一百五十余天,然而所施行的种种措施,有利于国计民生,已为史学家所论定。由于朝中以宦官头子为首的保守派与地方藩镇势力勾结,逼顺宗禅让,太子李纯监国。同年八月,李纯登继,即唐宪宗。革新失败,王叔文赐死,以柳宗元为首的八位革新派中坚人物皆被贬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王安石读《新唐书·柳宗元传》,有感于此,写下了这篇议论恢闳、包蕴丰富的精悍小品。

开篇一语,警醒陡峭,为全篇定势,也为柳宗元等人定格。曾巩说:“介甫非前人尽,独黄帝、孔子不见非也。”王安石对八司马以“天下之奇材”称誉,实则难能可贵!然而,下文陡然一个转折:“一为叔文所诱,遂陷于不义”,文章乍起即伏,刚刚赞誉而又似有贬抑,


究属何意?细研此句,并非彻底否定八司马的为人,而是渗透了无限惋惜之情。一则王叔文以弈术仕进,资微望轻,不是可以依托的有为之;二则顺宗临朝,中风疾失音,深宫置措,嫌疑丛生,非有为之君;则天步艰难,奸庸满朝,非有为之时势。柳宗元追随王叔文锐意革新,遭致失败,引来朝中保守派官僚的诽谤非议,遂被指责为“不义”。如此“奇材”岂不可惜!这里感叹“奇材”遭际的非人非时,与上文赞誉“奇材”正脉络一贯,只不过在文气上有起伏转折,在手法上为下文“欲扬先抑”而已。“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如果说王安石对八司马采取了“欲扬先抑”,那么,对这些“欲为君子者”却采取了“欲抑先扬”的对比手法。他们纷纷攻击八司马的失误与“不义”,借以“欲为君子”,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呢?需看后文分解。

“然此八人者”一转,强调了八司马在困厄逆境之中的“自强”精神。“自强”二字包蕴极为丰富。综观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永贞革新”失败后的经历,作为,虽有感伤而没有气馁。他们“蹈道之心一,而俟时之志坚”,刘禹锡晚年写的自传中还声称:“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柳宗元晚年在柳州还孜孜于废除蓄奴的陋习,实际是他坚持革新思想的继续。对于八司马的“自强”精神与事迹,若展开论述可成长篇巨制,要而言之,王安石赞誉的“自强”,应包括政治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重压之下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与世俯仰”的坚贞品格,所以,“其名卒不废焉”,并有“别于后世”及当时的“欲为君子者”。这一段文气虽有转折而脉络仍“一以贯之”,由赞八司马的“奇材”,进而赞八司马的自强自立。

“而所谓”一转,转向了“欲为君子者”一方。他们空有其初的冠冕堂皇的高论而终不能“勿与世俯仰”;他们虽“欲为君子”而终不能“别于小人”,所以,他们有什么资格议论八司马的成败得失呢?“复何议于彼哉”,一语收煞而双意内含。既有对八司马的辩护,又有对“欲为君子者”的严正斥责!

综观全文,可谓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既大开大阖,而又一气流注,浑然一体。这由“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到“为叔文所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9fc751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