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调研报告

2023-08-09 09: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挑战杯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挑战杯,调研报告

“挑战杯”的调研报告 ——自动化学院电气121》班卢振帮

1、背景:

1989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高兴的是,2015年第14届挑战杯是我们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一起举办,当天我也参与了那个宣布仪式,我还记得杜峰也来了。这是我们作为广东工业大学的学子的荣誉!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伟大的平台。他不仅推动了我们大学生的

2、挑战杯的意义:

1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着增强。

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

2)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3)展示全体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香港、澳门、台湾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竞赛,派出代表团参加观摩和展示。竞赛成为两岸四地青年学子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增进彼此了解、加深相互感情的重要途径。

3、对挑战的定义

挑战就是对自己没有接触、了解或者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进行尝试和征服。


4、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性认识偏差

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其价值和价值观念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它会影响人们以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去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无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三大表现形式:论文及其鉴定和获奖越来越束缚高校组织者的手脚。追求论文数量、计较鉴定评价、追求科技奖励,几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如少数学生认为其科研成果一经发表,或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或被企业看中,不但项目可以获奖,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名利双收。还有少数学生其实就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想从科研方面走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为就业求职打“基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观念因素。

2 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但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也没有把大学生科技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研讨式教学也尚处于倡导阶段。尤其是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学实验条件满足正常的教学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如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再多,因为没有经过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训练,其理论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3 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以论文发表、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c3ade003d8ce2f016623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