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黄庭坚《云涛石》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2-09-27 02:1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阅读】黄庭坚《云涛石》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黄庭坚,云涛,古诗文,阅读,赏析

【古诗文阅读】黄庭坚《云涛石》阅读答案及赏析

云涛石 黄庭坚

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宴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注]①此诗是,《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中的第八首,为黄庭坚22岁时所作。台源是黄庭坚的叔父(对谟、台源先生)的隐居地,叔侄之间常有酬唱。云涛石是黄襄钟爱的一块状似云涛的石头。②鼍(tuó):动物名,即扬子鳄,又叫猪婆龙。

(1)这首诗写“云涛石”突出一个“妙”字,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3)答:

(2)诗的三、四联与云涛石的主题有关吗?为什么?(3) 参考答案

(1)全诗通篇运用想象,突现云涛石之“妙”。一、二联以“咫尺”石上的云涛之形与“远连空”的联想对举,以“蛟鼍出没”“云雨纵横”的神奇想象,神话般地再现了石头造形的精巧、生动。三、四联进一步驰骋想象。由“无俗气”“起清风”的感受,进而产生“醉梦”,诗人把自己融人石中,人景和一,表现出了石头所具有精神的力量和风韵,因而越发妙得出奇。

(2)有关。这两联是通过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云涛石的风韵,均是想象。第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写,第四联作者把自己融入石中,人景合一,“无俗气”“起清风”“醉梦。 赏析:

《云涛石》是一首咏物诗,属于黄庭坚《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诗中的一首,这首咏的是物品物品,云涛石是天然形成的,是黄庭坚叔父黄襄钟爱的一块状似云涛的石头。这首诗是叔侄间酬唱应和之作。 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化工:自然形成的工巧。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指接近或刚满一尺。


首联即赞叹云涛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成的一块奇妙的石头。虽然它的形貌微小,却能给人以无边的想象。

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蛟鼍(jiāo tuó):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颔联意象虚拟,由石之云涛形象触引联想,联想到有三万顷波涛,蛟鼍在其中出没;联想到雨云翻滚,在巫山十二峰上纵横。 宴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宴坐:静坐,安坐。

颈联情境实写,是写云涛石给人的感受:让人没有俗气,即使在大暑天,也让人如拂清风。这样就与黄襄的品格切合上了,因为黄襄隐居于台源,隐士大抵不同流俗,志行高洁。写石当然瞄准了人。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江湖:与庙堂相对,可指隐士的居处。一叶:一叶扁舟。

尾联当是最妙的两句:在落木萧萧的秋夜,醉梦中乘坐一叶扁舟,漂荡在云涛石中的波涛之上。由于有前面颔联的联想,这儿就不觉得突兀,反而有暗“合”之妙。再加上颈联的铺垫,自然写出作者对隐士生活的景慕、向往之情。笼天地于形内,形内也即天地也,人石合一,主客交融。诗句终了,人却沉浸在了云涛石带给人们的境界之中。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c54c8e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