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命名规则

2023-03-25 12:0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行星命名规则》,欢迎阅读!
小行星,命名,规则

作者:闫岩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发布时间:2010-5-25 13:51:2



小行星命名有规则

中国小行星的命名似乎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这也和天文台的观测是主要渠道,而中国的天文

爱好者少、装备弱相关

闫岩

54日下午,北京。四位科学家从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手中接过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铜牌。这四颗由中国国家天文台所发现、已获国际永久性编号的小行星,分别以四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数学家吴文俊、高性能计算机专家金怡濂、航天专家王永志和气象学家叶笃正命名。

如何命名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环绕太阳运行、质量和体积都比行星小的天体,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Giuseppe Piazzi)在西西里岛上发现一颗小行星,并命名为“谷神星”,自此拉开了小行星拥有自己名字的历史序幕;到2008828日,已经获得国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为190128颗,其中有14698颗小行星已经获得了国际命名。

当一颗小行星在夜空中被观测者捕捉到,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为其命名。发现者需要将其上报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该联合会将根据观测者的上报,授予该行星一个暂定编号。但由于许多小行星在被发现一段时间后,也许运行至远离地球的地方会因变暗而“消失”段时间,之后再重现,所以为了避免新的发现只是重复工作,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会对新发现的行星进行检测。只有当一颗小行星在至少4次回归中被观测到,其轨道又能够被精准地计算出来,小行星中心才能赋予其一个永久性编号。已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其发现者有权利在编号十年内为行星命名。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审核后对外发布,至此一颗小行星才真正拥有自己的名字。

小行星的名字多种多样,除了以人名命名外,还有一些被冠之以地名等,更有甚者,发现者还会以宠物名给小行星命名。为了规范小行星命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规定小行星的提名:名字长度在不得超过16个字母;最好只是一个单词;名字(在某一种语言中)可拼读;名字不具冒犯性,不能与已有行星及其自然卫星的名字过于相近。

代表发现者意志

除以孔子、老子、张衡、陈景润、钱学森、巴金等为名的小行星外,全国30多省、区、直辖市都已经拥有自己的小行星。

在一些天文爱好者看来,中国小行星的命名似乎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将发现的小行星命名成哪里的地名,可以和当地建立好关系。一位天文爱好者告诉科学新闻》“在早期大家都认为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荣誉,这种观点在中国一直存在。”

“小行星的命名代表的是发现者的意志。命名本身是对于小行星发现者的一种奖励。”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早些年已经将30多个省市区全部命名,目前再命名便是一些具体地方的地名。对于地名的选择,多是由于天文学联合会在这里召开了会议,该地对天文学研究作出了贡献、支持,或者该地在天文学上有特殊意义。"


据《科技导报》苏青、黄永明等人统计,截至2008228日,获得国际命名的小行星中约122颗是以中国人名命名,还有11颗是以美籍华裔科学家或美籍华人命名。其中共有43颗是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另有10颗以美籍华裔科学家命名。

朱进表示,之所以科学家名字居多,是由于小行星观测本身便是一种科研工作,科学家最接近这个工作。同时以科学家进行命名争议较少,而如果以企业家或者是其他行业人名命名则比较麻烦。

在对于小行星命名的规定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规定主要以政治或军事活动而闻名的个人、事件的名字,需要在当事人死亡或是事件发生超过100年之后才能被用于小行星命名。

据了解,中国最早开始观测小行星并对其命名主要是集中在紫金山天文台。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该天文台发现小行星约150颗。在早期,紫金山天文台曾以企业家、慈善家命名小行星居多。

“以谁的名字命名,大多是取决于发现者或是团队。有的企业家可能对研究团队提供过资金或是其他的支持,发现者会在命名时候考虑以这些人的名字命名。”朱进说,“仅仅想靠出钱购买小行星署名权是没有可能的。”

据朱进回忆,在上个世纪90年代,针对小行星命名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曾经专门对紫金山天文台发布通知要求,今后在小行星命名时,以人名命名要征得该人所属部门的同意,并报中科院审核。

“目前我们依然在小行星命名的时候都会上报到中科院备案,但是尚未出现过不通过的情况。”朱进说。

相比上个世纪50年代起步的紫金山天文台,由北京天文台更名而成的国家天文台在小行星的观测上起步晚,但成绩多。从1995年至今,国家天文台累计观测到小行星约1400余颗。但是这些小行星并非都有自己的名字。

“目前已经得到命名的仅有80多颗。朱进说,由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每个月仅为100200个小行星命名,所以很多小行星尚未取得命名。“由于小行星命名权的期限是发现后十年,所以理论上讲已经有很多小行星失去了得到名字的机会。”他说。

谁在看星星

查询中国已申报的小行星命名情况可见,在发现者一栏极个别的是由个人发现,其余多为“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或是北京天文台)的名字居多。对于个人发现小行星数量少的情况,朱进表示,这是因为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太少,能够坚持从事小行星观测的更,不过几百人。

在中国,个人和其他机构发现小行星的状况屈指可数:中山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大四学生叶泉志从2005年至今发现了多颗小行星;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发现一颗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并命名为——“威海”。

黄永明正是一名天文爱好者,自从中学时看过一本天体相关书籍后,他爱上了星星。他认为,更多的天文学爱好者是因为一次流星雨或是其他天体景观而喜欢上天文学但是真正可以自己进行观测的并不多。这是因为国内很难买到光学镜片,而且价格很高。“国外很多天文学爱好者用的都是直径一米的光学镜片,而中国天文台很多也是直径一米的光学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cca60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