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

2022-07-28 11:1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欢迎阅读!
古诗词,背诵,中国,诗词,正确

曾有不止一家主流媒体这样评价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让中国人发现了人人心中的文化情结”,这样的评语,激情洋溢。然而,若激情没有积淀作为支撑的话,就只能流于煽情、矫情与滥情了。

近日,央视举行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顺利收官,引爆了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大讨论。央视的平台自然是独一无二,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选手们从诗词中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书写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也是该节目的一大亮点;主持人董卿蕙质兰心的优雅气质,出口成章的娴熟主持„„这些元素,都为《中国诗词大会》烹调出一顿美味佳肴,提供了上好的“食材”

北京学者檀作文是诗词创作与教育的名家,培养学生时以严苛著称。首届诗词大会明星擂主李子琳正是他的得意门生。檀作文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说:有三大理由给《中国诗词大会》点赞:1.诗词大会是本土原创文化节目;2.诗词大会让大众关注诗词;3.诗词大会让众多青少年热爱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成功的。它准确地把栏目定位于商业电视娱乐项目,不单单是拉高了收视率,也在媒体与民间舆论寻觅到了真正的话题热点和“大众英雄”在经意不经意间,至雅俗共赏、圈粉无数的传播最高水准,成功搭上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便车。在大众眼中,这档节目品位可以秒杀无数的选秀节目。从传播专业的角度看,节目创意不俗,效果更是“爆款”

要说节目里最有争议的地方,恐怕就是对选手特别是武亦姝的评价了。这个小姑娘以后会成长为什么样,让我们满怀期待与祝福。但现在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她过人的记忆力及反应速度,这两项指标,藏区僧侣的辩经、南方民歌手的对歌,都有充分的展示。诗词乃至所有文学,都需要有良好的记忆力,但是记忆只是基础,创作才是最终的目标。还有就是文人要有自己的真性情,拿李清照来说,她之所以会名垂青史颉颃其他的大文豪,除了其出身簪缨世家及与丈夫的金石造诣之外,她诗歌中流露出的英雄气质也是主要的原因。

其次就是节目的设置。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央视拥有地方卫视无法比拟的天然平台优势,这就使得地方卫视相同类型的节目竞争力远不及央视。比如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节目,看过的人都知道,无论是题目的深度、广度,还是对选手诗词素养的考验,都不输诗词大会,而且《中华好诗词》栏目最近增加了现场创作环节,即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增强创造力。毕竟,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

再次也是未免失之苛求的,就是专业性。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与文学的高阶体裁,对经典的传承、格律的严整、文质彬彬无疑是核心要求。本届诗词大会上,许多喜闻乐见的作品显然和这些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当然,也有人说那些作品大气磅礴,远胜李杜苏辛,那笔者建议,可以将这些非凡的作品列入专场。

最后一点,诗词作为经典文学是值得所有人崇拜与学习的。但即使是在古代,诗词也属于小众的生活方式。不指望所有人都去学,都能学好。哲人可以说“人皆为尧舜”,但现实中这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曾有不止一家主流媒体这样评价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让中国人发现了人人心中的文化情结”,这样的评语,激情洋溢。然而,若激情没有积淀作为支撑的话,就只能流于煽情、矫情与滥情了。

所以明智的态度是,让传播的归传播,文学的归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09314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