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警察与赞美诗》

2022-12-15 02:1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警察与赞美诗》》,欢迎阅读!
赞美诗,解读,警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警察与赞美诗》

作者:邓伟英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8

摘要:语篇分析引入翻译领域,不再限定于语言本身,而是将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等进行全面探讨,以实现对语言翻译的重新评估。本文通过对《警察与赞美诗》语篇功能的分析,在正确理解语篇语境及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运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就译文进行重新解读,从而实现译文的忠实与通顺。

关键词:语境 人际意义 经验意义 引言

·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一部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而其中对美国社会法律的无声揭露与抨击则是普遍认同的主题之一。近年来,学者们多角度对《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意义进行阐析,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张乃奇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徐丽娟从修辞学的角度来阐述小说语义功能,杨建政从语料库语言学角度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检索分析等,黄国文从功能语篇分析应用实践中提出:语篇分析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在功能语法理论下更适合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操作性、实用性指导,完全可以与Schiffrin所提出的六种分析方法相媲美。 一﹑理论概述

语篇和语境是不可分割的,小说语言作为语义分析的单位,同样需要从语篇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把握语义内涵和表达的主题。语境在建构语篇结构与内容的同时,也承担着语义分析的构建功能,从而提炼出文学作品所表达的特定社会、文化下源语与目标语在反映转换中的对等关系。从《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语境变化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冬天的描写,来揭示主人公苏贝的生活境况和内心的态度,以及对走进监狱的思想决定;第二部分对喧闹城市的描绘,从苏贝的多次行动,渴望走进监狱的努力中,看到了苏贝内心的失落与绝望,特别是苏贝与受害人、警察的对话,呈现给读者面前的是苏贝复杂而纠结的内心活动;第三部分语境的转换,给苏贝的内心带来了一场深刻的触动,当苏贝沉浸在教堂内飘来的赞美诗时,苏贝的思想迎来了一场革命,使其萌发重新做人的精神追求,然而事与愿违,此刻的苏贝却被警察带进了监狱。

二﹑对《警察与赞美诗》语篇的解读 (一)经验意义的解读

在小说中,描写主人公苏贝与警察的词句主要有心理过程刻画、行为过程刻画、语言过程刻画、关系过程刻画等,其所占的文辞比例也不尽相同,如在第一、二部分中,对苏贝的主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过程描写体现在物质、心理、行为及语言对话上,特别是苏贝通过语言和行为,不断地向他的目标努力,而这些明确的目标都围绕激怒他人而展开。文中对苏贝的物质化需要的描写,如昨天晚上,他躺在古老的广场喷泉附近的长凳上,把三份星期天的厚报纸塞在上衣里,盖在脚踝和膝头上,都没有能挡住寒气。将寒冷作为思想行为的主导,思考着如何捱过冬天的计划。

苏比对自己西服背心最低一颗纽扣以上的部分很有信心。他刮过脸,他的上装还算过得去,他那条干干净净的活结领带是感恩节那天一位教会里的女士送给他的……,他露出桌面的上半身还不至于让侍者起怀疑。一只烤野鸭……再来一瓶夏白立酒,一份卡门贝干酪,一小杯浓咖啡,再来一支雪茄烟……这顿牙祭又能让他去冬宫的旅途上无牵无挂,心满意足。在对苏贝心理刻画上,运用想象来应对饱餐计划,然而当苏贝刚迈进饭店的大门,即被领班粗壮利落的手推了个转身,重又打发到人行道上。苏贝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够快速实现入狱的计划,被饭馆的侍者摔出来时,他一节一节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他没有为计划的失利而沮丧,相反,他又开始扮演小流氓,苏贝大胆地跟了过去,挨在年轻女人的身边,把帽子举了举……”而年轻女人却常春藤一样紧紧攀住苏比这棵橡,最终懊丧的苏贝只得逃离。

对警察的过程描写,主要是从苏贝的多次犯罪行为的无视与不屑中来体现,如当苏贝看到警察在灯火通明的剧院门前巡逻时,他又想起了用扰乱治安这根稻草来实现入狱。于是,苏比在人行道上扯直他那破锣似的嗓子,像醉鬼那样乱嚷嚷。他又是跳,又是吼,又是骂,用尽了办法大吵大闹。而警察善意的解释又让苏贝白费力气,他扣好单薄的外衣,只能再次寻找机会。而当苏贝看到一个人将绸伞搁靠在商店门口时,扮演小偷的苏贝立刻跨进店门,拿起绸伞,退了出去……”,而伞主人发现之后,在与苏贝的对话争执中,苏贝故意从无理狡辩中来激怒对方,希望招来门外的警察来送自己走进监狱,然而手拿警棍、头戴钢盔的警察竟然去搀扶一位身穿礼服的金发女士,偏偏对自己置之不理。

在第三部分,当苏贝在一座古老的教堂停下时,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灵魂在奇妙的乐声中激荡着,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赞美诗重新燃起了苏贝对生命、工作的信心,其强烈的心理感召力激励着苏贝重新做人的愿望,而在苏贝即将迈向新生活时,却被警察逮捕入狱。

(二)人际意义的解读

交际是对话双方语言交流的重要反映,也是对周边环境因素和交际内容的直接表达,对于语篇功能分析来说,结合人际关系来阐述人物角色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读苏贝与警察的对话中,肇事的家伙在哪儿?警察气急败坏地问。你难道看不出我也许跟这事有点牵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吗?苏比反问道,口气虽然带点嘲讽,却很友善,仿佛好运在等着他。从两者的对话中发现,原本遭到警察质疑的苏贝,非但没有掩饰自己的罪恶,相反以积极主动招供的方式来反问,并用反问来表明苏贝的态度,使得警察与苏贝原本应该敌对的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凸显了小说对社会的讽刺。与此同时,在苏贝与餐厅服务员的对话中,苏贝向侍者坦白:我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我素昧平生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苏比说,别让大爷久等。而侍者道: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随即召唤侍者们叉着苏贝,将他狠狠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原本是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关系,却变成了施暴方与受暴方的伤害关系。 (三)对小说语言型式的解读

冬天是寒冷的,对于流浪的苏贝来说无疑是难捱的,欧·亨利在小说的开始,就多次用到季节性的语句来凸显苏贝内心的不安与生活的艰难,如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在刻画苏贝引起警察注意的句子中,多从与自身的预谋来表达,如在苏贝捡起石头砸碎大玻璃时,苏贝不但没有跑,相反,苏贝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这铜纽扣直笑。并用反问和嘲讽的语气来回答警察的提问,由此则从另一个侧面将苏贝的无家可归却又无计可施的流浪汉形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当苏贝从教堂的赞美诗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他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他的灵魂和精神再次获得荡涤和洗礼,他要重新振作起来,他要找事做,要做一个显赫一时的人,而当苏贝做出征服坎坷命运的抉择时,监禁的厄运再次被警察的无情所笼罩。我们从先前苏贝的堕落与低俗,到后来决心痛改前非,向坎坷命运发出强烈向上的呼声时,读者从苏贝的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到,苏贝并非十恶不赦的罪犯,由此传递给读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知和对苏贝处境的同情。 结语

通过对《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人物语言和情境叙述进行梳理,从小说语境、语篇功能,以及型式化语言的解读中,揭示了穷人的悲惨遭遇与当时社会法律的荒唐,更对把握全文语篇主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丽娟.简析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修辞格的语义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09.

[2]杨建玫.《警察与赞美诗》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3. [3]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3f7b8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