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2-03-23 12:1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欢迎阅读!
高三,年级,能力,计算,如何

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目前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如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造成的。

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同样抱有轻视的态度,认为只要把运算方法和运算步骤讲解具体了,学生就能做对了;只要多练,学生的正确率也会提高。可是效果并不能随愿,学生对计算缺乏兴趣,反复计算学生只会应付了事。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认为习题形式应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 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四、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1 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52÷2时,要注意沟通操作中的剩下的1筒和2个羽毛球合起来再分和竖式计算中的位上余下来的1个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除之间的联系;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28×12时,通过比较乘加法式法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积应该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计算法则的关键。这样的比较,既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又利于学生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计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

示范。教学中教师的板演,包括数字的书写、使用直尺画横线等,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要做到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总结。我们注意教给学生检查计算的方法:一对题目,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 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 反思。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样几个问题:1)这道题自己一开始是怎样计算的?现在怎样计算?(2)计


算时要注意什么?(3)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3 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稿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 五、练习引申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练习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练习应少食多餐。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练习应形式多样。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节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

练习应举一反三。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练习。如,教学三步混合运算时,可先安排练习60+100÷4,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改为60+100÷460+100÷5×4,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对于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练习应启迪思维。练习题的设计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出示练习题: 15×15= 25×25= 35×35=

先请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然后思考: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的十位、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积的高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发现了规律,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很快掌握了快速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55×55= 65×65= 75×75= 85×85= 六、改进评价

1、增进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兴趣。制定一项评优制度,并在整个学期中参照和加以执行。如:1、课堂尝试练习中,正确率达100%,口头表扬。2、课堂作业正确率达100%,红旗奖励,并可加七彩评比分两分。3、组织开展小型的班级口算比赛,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口头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440cef4afe04a1b071de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