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方式的回顾与展望

2022-05-31 10:4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扶贫方式的回顾与展望》,欢迎阅读!
扶贫,展望,回顾,方式

扶贫方式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解鸿领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第8



解鸿领 山西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末的7.7亿人,减少到2018年末的1 660万人,累计减贫7.5亿人,年均减贫接近1 900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从97.5%下降至1.7%,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七成。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创造了一项新奇迹。

关键词:扶贫;方式;回顾;展望

一、扶贫方式的演变

我国扶贫工作走过70年的艰难历程,按照政策时段划分可分为六个阶段:19491977年、19781985年、19861993年、19942000年、20012010年、2011年至今六个阶段。按照扶贫方式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面积救济性扶贫,第二阶段是点状性区域开发式扶贫,第三阶段是精准扶贫阶段。

()19491977年,国家财力薄弱,全国贫困面广,扶贫方式属于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阶段,主要依靠民政救济系统,对一些落后边远地区、因灾致贫及战争伤残人口实施生活救济。19551011日,毛泽东明确提出:“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

()19781985年,改革开放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进入发展型减贫阶段,农村经济体制的空前变革,农村经济步入快速增长阶段。

()19861993年,扶贫方式进入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出台优惠政策,形成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19942000年,扶贫工作迈入攻坚型扶贫开发阶段,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标志,进入了全面扶贫开发攻坚新阶段。

()20012010年,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综合施策扶贫开发进入新世纪,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为标志,扶贫工作进入到汇聚多方力量,综合扶贫开发阶段。

()2011年至今,进入精准扶贫阶段,十九大以来,社会进入了新时代,扶贫工作进入新时期。

二、新时代主要扶贫方式

()结对帮扶。坚持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开展结对帮扶,发挥驻点领导干部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的优势,采用点对点、点面结合式的帮扶方式,每名干部帮扶23户,引领带动、点面结合巩固扩大扶贫成果。

()产业帮扶。采取规模、技术、投资,由小到大、先易后难的方法,引导农户发展较熟悉的种植业、适于当地的养殖业,有特色底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村落,可发展旅游业、农家乐等产业,在资金投入方面,可以实行横向联合:农户+农户合,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用产业带动脱贫。




()移民搬迁帮扶。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生存条件恶劣的村落,积极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创造就业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开拓发展视野、融入发展潮流。

()技能培训帮扶。掌握新技能,提高谋生手段,适应新环境,整合劳动力定向转移培训、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如“吕梁山护工”等,梯度推进增收脱贫。

三、扶贫的刚性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黄河源头的青海玉树州与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差超过10倍”,据统计广东省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由于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基尼系数0.45(1)(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贫富差距悬殊,扶贫的刚性要求十分迫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日渐拉大。

由图2可知,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3.4元和133.6元;到了2017年,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各自上涨至36 396元和13 432元,分别是1978年的106倍和100.5倍。从城乡居民历年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来看,到2017年已经攀升至22 964元。







四、扶贫基本经验和展望

深入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丰富内涵,围绕中心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总结新经验、提炼新模式、探索新方法,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构建良性互动的大扶贫格局,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拨除“穷根子”,就是消除 “等靠要”的思维依赖,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只有精神的富足,才能断穷根,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激活“原动力”,激发能动性,兴办产业,融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发展规划,助推脱贫发展态势。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打造大扶贫格局,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集聚扶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如何确保效果的持续性和发展的后劲十足应注意以下四点:

()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率。要高度重视扶贫资金管理,坚持“多渠道引水,一个阀门放水”原则,把各类扶贫资金统一归口,集中使用,根据项目需要,科学制定资金分配计划,坚持专款专用原则,将扶贫资金规划好,使用好。强化经管、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丰富评估方式,健全评估机制。形成政府、民间、社会全方位、多层次、互补为补充的长效评估机制,监督服务机制,建立健全阳光扶贫的监管机制。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网络等平台适时公开扶贫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扶贫效果进行异地考核、第三方评估等,倒逼扶贫责任落实,切实让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建立信息回路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在大扶贫格局中,各方面力量如何互补、默契配合、精准发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到信息共享,统一指挥调度,才能更好发挥角色功能,在大棋局中协调联动,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要建立精准扶贫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从贫困精准识别、扶贫项目决策、实施项目管理、过程跟踪监管、效果综合评定、绩效公开反馈的闭环回路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促进各扶贫主体的精准施策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各种扶贫项目间的有效配合和无缝衔接,促进决策的公开化、合理化、科学化,真正形成“大扶贫”的精准态势和体系格局,为及时调整和优化扶贫措施,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供依据。

()持续发力,建立长期帮扶跟进机制。扶贫攻坚是一项国策,要做到在小康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要确保扶贫效果的持续发展,建立扶贫跟进机制。贫困人口脱贫后,要落实责任人进行一段时间(35)的跟进帮扶,继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扶智和扶志的问题、解决项目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等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助力稳定脱贫。

参考文献:

[1]孟永峰,张倩,阎紫薇.坚守底线还是利益为先.经济研究参考,2018(10)(总第2858):37-41.

[2]高云才,常钦.脱贫攻坚,保障如何更有力——新农村周刊,提高脱贫质量系列报道③[N].人民日报,2018-10-28(9).

[3]韩建平.精准脱贫的左权实践[N].山西日报,2018-11-12(要闻第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5a4cc7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