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让古诗教学更有魅力

2022-09-09 23: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绘画,让古诗教学更有魅力》,欢迎阅读!
古诗,绘画,魅力,教学

绘画,让古诗教学更有魅力



本文以唐代诗人吕岩的古诗《牧童》为例,谈谈在古诗教学中把绘画融入其中,再现古诗的情境,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挖掘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课程导入

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谈话,营造课堂氛围。例如:1)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吗?谁愿意告诉大家?(2)老师也有自己的愿望,你们想不想知道?猜一猜。3)一直以来我都想在当一名美术老师,给你们上一节美术课,你们愿意帮我实现我的愿望吗?

其次,通过课题书写,导入新课。如,这节课我们一起画一幅命题绘画作品,题目是《牧童》。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给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然后,学生初读诗句,掌握学生初步的诗画结合理解程度。教学过程设计内容四点:1)谁知道牧童是干什么的?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个人叫吕岩,写了这样一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诗句)2)谁愿意读?听了他的读有没有谁对他说两句?(3)把这首诗读通、读准是不是就能把这幅画画好?要怎样才能画好?是啊,要想把这幅画画好必须得先理解诗意才行。4请同学们再好好读读诗句,看看哪句能读懂,试着画一画,读不懂的地方用你学过的学习方法弄懂后,再画一画。 二、诗情画意欢乐教学过程 1.诗句的导读与画意的渲染

学习第一句,逐字讲解到整句意境的铺陈,设计以下问题互动。1)你觉得这幅画应该先画什么?(草)2)指名在黑板上画草。大家觉得他有没有根据诗意画?为什么?(3)“六七里”是不是确切的数字?是什么?(这里的六七里不是确切的数字,是虚指,为了突出草原的辽阔。4)理解“铺”。草长得怎么样?给人什么感觉?像什么?此时此刻如果你在这草原上,你最想干什么?最后,指导朗读第一句,渲染画意。

学习第二句,设计互动问题如下:1)这画中还要画什么?笛声、晚风,谁愿意画?(指名在黑板上画)2)理解“弄”。3)理解“三四声”。笛声还会怎么样?(时断时续)从哪能看出来?(三四声)三四声在这里也是虚指。


学习第三、四句,设计互动问题如下:1)画面上还有什么?(明月)。为什么要画明月?怎么理解“月明”?这月亮明亮到什么程度?你能用什么词形容?(皓月当空、月光皎洁)2)还有哪里能看出现在是夜晚?(归来饱饭黄昏后)3)画面上还缺什么?(牧童)。牧童什么样?穿着什么?(出示:蓑衣图)4)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呢?是啊,他可能是累了,可能是急着躺在这草地上舒展一下筋骨,也可能是忘了,还可能是想早点欣赏这月夜美景,总之,他不脱也没有人约束他,他是多么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啊!5)理解“卧”。诗人还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牧童此时的动作?(卧)。怎么做叫卧?还可以用什么词?“卧”妙在哪里?(写出牧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6)指导朗读三四句。这真是世上最美妙最惬意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2.感情朗读、意境体会

牧童的生活可真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眼前这一碧千里的草地,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明月,牧童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我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闭上眼睛,让这一切诗情画意融入我们的脑海,伴着清风、明月,轻轻地背一背。

三、诗画之外的思想感情

如此悠闲自在地生活着正是诗人所看到的牧童,可是诗人自己却生活在乱世之中,到处兵荒马乱。当他看到这样的牧童心中是什么感受?

你们想到的就是诗人想到的,诗人不仅仅羡慕这个牧童,更向往牧童这自由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 四、小结

上述案例中,我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把枯燥的古诗学习变成了“才艺”的展示。学生的所说所画,都是他们心中所想。教学设计在课前虽有预设,但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与理解灵活变化。整个教学以绘画贯穿始末,让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点上,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以上是我在古诗教学中运用绘画促教的点滴尝试,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处都是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所以,我们的古诗教学中,如果能够将其他学科融入进来,善于挖掘语言文字之外的东西,


我们将会发现,语文课堂永远都是充满着无穷艺术魅力的快乐课堂。 作者单位 西安铁五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5c79a2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