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梦中作》赏析

2022-05-31 22:5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欧阳修《梦中作》赏析》,欢迎阅读!
欧阳修,赏析

欧阳修《梦中作》赏析

诗文: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颖州。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1]

试题: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解析】根据标题中的“梦中”,注释①可知,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官后的作品。“路暗迷人”可以理解为前路茫茫,“酒阑无奈”可以理解为无可奈何;“客思家”可以解读为“渴望摆脱官场,回到家乡”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举例分析3分,其他正确的写作特色并举例2分)

【解析】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考点】分别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诗意

月光映照着千山,在这清凉的夜晚,一个人孤独地在月下吹笛;路上一片昏暗,千百种花儿散落满地,把人的视线都给弄迷糊了。沉迷在棋局,等下完棋子后,一点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样;喝醉酒后,异乡作客的人思念起家园,心情更为惆怅无奈了。...

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


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 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这首诗作于1049年(皇元年),乃记述梦中之所见。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如同四幅单轴画。四句分叙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已经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梁代任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这句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

末句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作者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作者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仕与隐的矛盾思想。 “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这诗在《居士集》卷十二,它前后的两首目录原注都标明为1049年(皇元年),可能为同时所作。这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曾对此诗作过分析。他认为古人绝句诗一般有


两种不同特点:一种是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如古时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欧阳修此诗都属此类。另一种是“意连句圆”四句意思前后相承,紧密相关,如金昌绪的《春怨》即是。这首《梦中作》,如杨慎所说,写的乃是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又是浑然天成,所以陈衍说:“此诗当真是梦中作,如有神助。《宋诗精华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6d894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