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表格

2022-07-10 18:44: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理教案-表格》,欢迎阅读!
教案,表格,地理



环保相关教案-----科学教程

第三册科学《水在哪里》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教学 星期 第一节 水在哪里 时间 学生在生活中对水的体验十分丰富,对于“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

知识背景 在第一册中曾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系

等知识。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的学习基础。

从水在哪里→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存在的?它们怎么转化?是

学情

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转化?从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对生命有

分析

多重要呢?这些问题在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情境被提出来,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头脑中关于水

学习需求 的零碎知识将链接起来,并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对各类水体

的存在及其转化和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水》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题

知识与 技能 过程 方法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 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章节 内容

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目标

1 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

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

情感态度

的积极心向。

与价值观

2 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

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任务 教学重点 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定位 教学难点 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

本节内容承载了很多信息,有些信息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如水无处不在,水很重要,任何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等;也有的信息离学生很远,如水体的分布和储量,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动力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量PowerPoint图文和Flash动画,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并采用能力大挑战、知识大挑战、思维大考场等活动丰富课堂学习行为激发学生产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欲望和乐趣。

教师活动





内容

学生活动




1 设问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一

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那么水存在于哪里?有哪些特性?我们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第一章的学习将带我们进入一个水的世界,了解这种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的物质------水。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节:水在哪里?

2 板书课题

倾听,整理自己的思路,形成学习的心向,产生学习问题。

7位学生依次起立回答,其余同学倾听,最后作补充。可能出现的答案:

引入

1 海洋中有水。

3 使用ppt点出课题-----“水在哪里”2 江河湖泊中有水。

请一组同学说一说“水在哪里?或哪3 空气中有水。

里有水”要求互相不重复。简要板书4 动植物身体和人体中有水。 学生的答案。 5 沼泽中有水。

6 冰川中有水。

7 土壤中有水,地下有水。

------------

3、点出地球图片,进一步说明地球是一

观察图片,体验地球是一个蓝色的

个水的星球,绝大部分表面覆盖了水,我

星球、水的星球,水无处不在。

们的周围充满了水。



1、组织活动: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地球上各类水体的分布图,请同学们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

依次点出PPT上各类水体的储量和淡水的分布图。

阅读图片,获取信息:1、海洋水占地球水量的绝大部分,总储量为96.53%其次是淡水,2.53%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2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一、无处不在的水



2、组织活动:下面我们进入能力大挑战! (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 1)点出“能力大挑战之一”:水体储量的由大到小排序:海洋水、淡水、陆地咸水。并按学生回答点击动画排序。

思考并作出反应。

请第一组某一同学回答。其余同学倾听。






2)点出“能力大挑战之二”:计算整个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量。

引发感慨: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真是少得很啊,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我们周围的水资源。

3)点出“能力大挑战之三”:地球上的这些水体有哪些存在状态?它们怎样联系?

倾听学生回答并点出水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4)点出“能力大挑战之四”:你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吗?

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运算。

请第四组某一同学回答。若发生错误则由本组同学纠正。

体验并感受水资源的匮乏,产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思考并链接前知识:水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关系。

请第三组某一同学回答。 思考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请第二组某一同学回答,其余同学可进行补充。

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发现地球的大气

中、地表和地下都存在着水,正是这些水理学习思路。 让地球孕育了生命。



1 点出PPT上水与动植物的图片,设置

“水与生命的关系”的情景。

观察图片,体验水与生命的关系,并从图中看到可爱的动植物,感受到快乐,放松和调节学习氛围。



2 设问:

1)你每天要喝多少水?

2)有的人忙起来整天整天不喝水,为什么也能生活下去?

生命 3)其他的动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需要

水吗?例举你养过的小动物或小植物。

请两三个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体现出每人喝水有多有少。 思考并回答

请两个同学描述自己给小动物喂水或给植物浇水。

3 小结: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阅读书本表格“生物体的含水量”

质之一,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获取信息。



4 组织活动:下面我们进入知识大挑战,

组织学习思路,集中注意力。

看一看哪些同学的知识最渊博。






请最先举手的同学抢答,其余同学倾听并作补充。可能出现的答案: 1 种子萌芽需要水分。缺水就不萌

1)点出“知识大挑战之一”:生物体的

发。

生命活动与水有什么关系?你能以一种

2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

生物为例来说一说吗?

3 血液里有大量的水,如果没有水

就不能流动。 ------------

请最先举手的同学抢答,其余同学倾听并作补充。可能出现的答案:

2)有的动植物生长在干旱的环境,它1 仙人掌的根发达,叶成针刺状。 们有什么法宝对抗干旱,赢得所需水分? 2 骆驼在穿越沙漠之前储存足量

的水,并可关闭毛孔。 ------------ 5、仙人掌的叶成针刺状为什么能对抗干旱呢?演示Flash动画:蒸腾作用。

观察,获取知识:植物会通过叶向空气中散发水蒸气,这叫蒸腾。减少叶片可以减少蒸腾失水。



1、引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应和着呤颂诗句。进入问题情境,

水来”源头为什么源源不断地有水送来,

开始思考。

它来自哪里?是什么力量将它送来?

2、用Flash动画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 观察Flash动画,分析画面信息。



三、地球上的水循

3、请同学们边观察边分组讨论:地球上

的各大水体是怎样互相转化的?为什么展开讨论。 称之为水循环?它可以分哪几个部分?



4、组织活动:我们来说一说,假如你是一个水分子,你将参加怎样的旅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整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三个部分。

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请四五个学生描述自己的旅行。

5、动画展示并分析:用Flash动画分别

观察动画,巩固知识

展示海陆、陆间、海间循环。






6、小结:地球存在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各类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

水、下渗、地表或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总结巩固、记录。 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相互转化。

7、组织活动:接下来有一个“思维大考场”等着我们。

1)点出“思维大挑战之一”:是什么力量促使水不断地循环?

组织思路,集中注意力。 思考并顿悟。请最先举手的某一组同学回答。预期答案:太阳光、重力。

思考,请一组同学回答,并互相补充。预期答案:水体更新;给陆地输送淡水资源;把大气、水、岩石和生物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2)点出“思维大挑战之一”: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总结

1、表扬在挑战活动中获胜的小组。

2、一起回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

课后

作业1 写一篇300字的短文,描述你作为一个水分子的旅行过程。 2 完成课后练习。 探究






科学与社会议题探讨系列--------分类学钥匙

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探索活动,理解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常见应用。

实践探测:带上笔和纸,到一个公园或操场上。记录你在哪儿见到的8种生物的名称。记录你所观察到的每种生物的生命特征并将其分界。做一张海报,这张海报要包括该生物的研究地、俗名和生命特征及所属的界或门、纲。 生物名称 研究地 俗名 生命特征 界或门、

分类学钥匙:

第一步 8条腿―――――――――到第二步

不止8条腿――――――――到第三步

第二步 有一个卵圆形的躯体――――到第四步 躯体分为两部分――――――到第五步 第三步 身体各节只含有一对足―――蜈蚣 身体各节含有二对足――――千足虫 第四步 体长小于1毫米――――――螨 体长大于1毫米――――――扁虱

第五步 有螯形钳―――――――――到第六步 没有螯形钳――――――――蜘蛛 第六步 有一带螯针的长尾―――――蝎子 没有尾巴或螯针――――――假蝎

分类学钥匙是对一系列成对的不同生物体基本特征的叙述方式。这个钥匙框内有6项叙述: 你能说出图中所示生物的学名

吗?__________。

参照上题――编制一个能识别水果的分类学钥匙,如苹果、橘子、草莓、香蕉、梨等 探索活动八:

与家人一起在厨房里展开“分类搜索”活动。察看橱柜、冰箱以及抽屉,找出你家摆放物品的分类系统。然后与家人讨论这样分类放东西的好处,并向家人解释分类系统在生物学的重要性。






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



课题 章节 第四章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教学

内容 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动 时间

火山地震等初步知识 知识背景

学情

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

分析 学习需求

怎样证明地壳变动?

1 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并能进行描述。

知识与技能

2 能够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地壳运动。 1)通过使用模型、构建模型,培养学生模型法、类比法等

科学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证据的交流、分析和建模,发展学生处理数据的

方法和能力。

教学

3 过小组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目标

1 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索,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 3 通过查找、分析证据,建立模型等学习体验,激发学与价值观 生的探索精神。

4 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证据、观点等活动,培养学生乐

于展示自我、自信的精神。

地壳变动的证明 教学重点 任务 定位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情景 形式 课程资源 教学准备

地壳变动的证明

问题情景法、讲演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影视情景、问题情景、图片情景 科学第二册,科学探索者 地球的内部结构》,网络资源 熟鸡蛋、褶皱断层模型、课件

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蛋壳

板书设计

鸡蛋

蛋白 蛋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球





二、地壳变动的证明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火山爆发影视动画。 观看动画。

引入 2、提出问题:看了这段动画,你有

表达自我感受。

什么感受?






3设问:为什么会发生火山爆发?

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倒底是怎样的一思考 个星球?

1、引导观察鸡蛋的结构。 2、组织交流并板书。

地球的内部结

观察并思考用合适的语言表达。 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鸡蛋结构的认识。

3、引导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观察并思考地球与鸡蛋的类比关系。 4、组织交流并板书。

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地球结构的认识。

5展示另一地球截面图,分析说明

观察、识记。

岩石圈和软流层。

5 提出问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思考

地壳在不断运动? 6 假设:找到地壳变动过程中留下

思考

的痕迹,就能证明地壳在变动。





7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利用身四人一组合作,分别交流各自的证据。

边简单物体作为模型进行解释。 思考怎样构建和利用模型。 8 组织全班交流 9 动画分析 10

总结 课后

探究

模型和个例展示

表达学习成果。 建构知识 巩固知识

1 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壳变动的证据。

2、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表达的学习精神。 引起地壳运动的原因






科学兴趣小组之五一作业(八选一)



地球---我的家园

材料()假设天文学家们已找到了有智慧的地球外生命,请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写一封信给外星人。记住,他们不懂人类的文字,所以,在你的信中只能用符号和图画来表达意思。 材料()你在给住在另一星球的一个朋友写信。你的朋友从来都没到过地球,也不知道地球是怎样的。如在信中,你要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环境,对于生物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场所。 你的作业:写两封信(其中一封为文字的描述,数据的证据等。另一封为符号和图画)(600-2000)

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复习星座有关知识

方法:()按眼下的季节星图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星座对它研究,主要是关于它的传说。

()再另画一张恒星模式图,然后给它取一个名字。 ()给你的星座编写一个神话故事。(600-2000)



节约用水---从我开始

关于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水的回收利用是各部门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形式。

作业:试从这三方面出发,结合你个人和你父母的生活习惯,谈谈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来节约用水。还可结合一些照片等资料。(600-2000)



青春期—一个变化的时期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渐渐成熟。这也是许多青少年尝试的体验和学会承担更多责任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你会遇到许多突发性的事情或变化,学会从容地对待、理智地处理将使你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在这个时期,充分积蓄自己的势能,为把自己变成自己理想的成年人而努!

叙述自己或同学所碰到的一些案例,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处理






方法,以及事情在发展中的调整方案。----假如是我,怎么办? (8001000)

我的汽车,我的选择

选一款你喜欢的汽车,或为你设计一辆汽车。(提供照片或有关数据等资料)

再从光学、热学、力学(摩擦、阻力、惯性、平衡)等角度去具体分析汽车;用相应的科学识来解释其外形、内部结构、装置操作等等。(600-2000)

我的发现

收集各种标志如交通限速、限重、限宽、距离---超市商品标签如成分、质量、价格----如父母在做生意,还可以就他们的产品、运作方式、帐目处理、目前可能涉及的难题等方面考虑,并根据此编制题目,进行简单地测量或分析计算。(可提供相应的照片、数据或事故等材料,分析原因、编制题目6001000)

改正一个不良习惯

选定一个你想要改掉的不利于健康的不良习惯。

制定一个计划来改正这个不良习惯,这个计划既要符合实际,还应包括分阶段的目标。 坚持每天填写记录表以及记录计划的进展情况。

朝着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努力,每当自己完成一个目标之后,给自己一定的奖励。如果计划未按照你预计的方向进行,也不要泄气,作适当的调整就可以了。

利用五一,坚持去努力改正,并把每一天的记录,进展、和心情记录下来。(按要求把课题完8002000)

科学的食谱—

将你前三天里吃的喝的每一样食物、数量精确地记录下来。

制作一张表格,将你的饮食习惯与食物金字塔中推荐的方式进行比较。

如果有必要,可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使以后的二天内的食物方式与金字塔中推荐的方式相接近。以书面报告(表格、记录数据、比较结果、调整方案、心得体会)的形式出现。 (按要求把课题完成8002000)

(金字塔食物:面包、谷类食品、米饭、面条611份;蔬菜35份;水果24份;牛奶、酸奶等23份;家畜、鱼、鸡蛋、坚果23份;适当食用或少食脂肪、油、糖果、冰淇淋)






蚊子知多少

夏夜蚊子在耳边嗡嗡叫,吵得人无法入睡,到底哪些蚊子会〝叫〞?哪些情况下不会〝叫〞?〝叫〞?的意义在哪里?本课题主要在于知道怎么去观测这些现象,探讨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

教学示例

【观察情境察觉问题】

由〝被蚊子咬,好痒〞,〝蚊子嗡嗡叫,好吵〞,〝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等导引学生注意本主题的主角---蚊子。

【引导讨论确定问题】

1. 请几个同学上台画蚊子,在由各个图的比较中确定出要用的项目: ⊙蚊子长什么样子?

⊙有几只脚?几对翅?

⊙眼睛在哪里?

⊙蚊子喜欢住在什么环境?

⊙什么时候活动?什么时候休息?

2. 再由蚊子的宝宝长什么样子?他能活多久?等确定出经由饲养来探讨以下项目: ⊙蚊子

和孑孓有什么关系?

⊙有卵吗?

⊙到哪里采集蚊子、孑孓? ⊙怎么采集?

⊙怎么样养蚊子才可以看到蚊子的一生?



3.请同学提出和蚊子相处的经验,来选定探讨的主题。

【分工合作进行探究】

本模块的教学时间设定为三周,决定权班收集蚊子的相关资料:

1. 蚊子的认识---采全班一起到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蚊子(活动1-1并以各小组分组

选择地点,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蚊子。(活动1-2

2. 蚊子的一生---在做活动1-2时,顺便采集(抓)蚊子、孑孓,每组各选一个同学养

蚊子。并且每天提供蚊子的改变情形向同学报告,同学要提出问题、提供资料等。(活

2-1

3. 蚊子和人的关系---哪些疾病和蚊子有关?蚊子怎么咬人?喜欢咬什么样的人?这

个部分采取阅读的方式。

4. 蚊子为什么会叫?怎么叫?---请同学回想在什么情况听到蚊子的叫声,学生可能会






回答:晚上蚊子飞过来的时候,或吸血之后的蚊子„。(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做静止时蚊子会发出声音吗?另一组做吸血与未吸血的蚊子何者会发出声音?)(活动3-2

【分享经验整合成果】

1. 以我是一只蚊子为题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活动1-22-1的成果以动态方式呈现出来。

2. 检讨:在活动3-2中,如何更有效的测量声音?

【分享经验整合成果】

3. 以我是一只蚊子为题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活动1-22-1的成果以动态方式呈现出

来。

4. 检讨:在活动3-2中,如何更有效的测量声音?

【评鉴与展望】

以下是一个示例: 1.学生之学习成就检核

科学与技术认知的学习

可将本议题探讨的内容中与课程纲要相关的科学概念列举出来,配合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设计成试题,由学生填答、口头回答或进行纸笔测试。 将成品陈列出来,并作评量。 「过程技能」「思考智能」与「科学应用」之考核。

由学生在实验或搜集资料时表现之观察、比较与分类、组织与关连、归纳与推断等能力来评量。

由学生搜集资料、撰写报告、讨论的能力来评量。

由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对情境之批评、提出策略之创意及安排工作流程,整合整体工作之能力来评量。 科学态度」科学本质之体认」之考核

可由学生热衷参与及细心切实的工作、求真求实的精神来评量。 2.对相关问题之联想

3.教学成效评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c87a69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