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赏析训练

2022-12-24 15:1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岳》赏析训练》,欢迎阅读!
望岳,赏析,训练

《望岳》赏析训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诗中写“远望”所见的句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借齐鲁两 地来烘托泰

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 写“近望 ”所见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其中上句写泰山的秀美,下句

写它的高大。

3 写细望所见的句子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 句在诗中的作用:诗人抓住这

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作者心底的愿望。

4 这首诗中的名句是什么?并说说它的深刻含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其深刻含义是: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的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的人生顶峰的誓言。 5 这首诗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

前两联为第一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为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作者的感觉。

6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抱负?

──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美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要攀登泰山的顶峰和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7、诗中的“割”字炼得好,请品析。

──“割”字炼得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8 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的理解。

──此句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也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抱负。意蕴丰富,有一种哲理美,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

9 品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春望》赏析训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首联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残破不堪,不过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不过眼前却是乱丛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 诗的颔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你认为是哪一种?请说理由。但无论哪种解释,都表达了感

时忧世的感情。

──一种解释: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3 诗的颔联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作用? ──采用了夸张手法,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5 诗人善于从细节入手,刻画人物细腻的情感,试举例分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者抓住了一个特征形象“白头”和一个细节动作“搔”和一个触目惊心的典型效果“不胜簪”,于细腻描写中暗含作者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感情浓郁。

6 最能体现诗人忧国之情的形象写照的诗句是哪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8 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溅泪,鸟也因痛恨离别而惊啼。这是诗人 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亦生情。以物之情写人情,既委婉曲折又深沉真挚。 9《春望》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10、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体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搔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诗人所描写的这个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乡的情怀。

《使至塞上》赏析训练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 从景物描写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来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拨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无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3 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圆”“直”二字用得好,请品析。

──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在荒凉无边的大漠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而“长河”之上, 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渡荆门送别》赏析训练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景象?

──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 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2 诗的颈联通过哪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请概括。(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

图。

3 说说尾联的含义,并体会这个诗句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之外,还不忍分别。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4 这首诗的每一联在表达方式上使用有什么不同? ──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381df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