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

2022-07-30 22:46: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看似寻常》,欢迎阅读!
寻常,看似

看似寻常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九(6)班 王英凡

从县城回桥镇,需走上二三十里旱路,由于脚力不便,就改道枫山寺前芦苇荡的水路,这条道多半是没人愿意去的,据老人们说,夜里常有“水鬼”出没,伤人性命。这本就是用来吓唬孩子的话,大人当不得真,应该大抵算是假的,我却仍有些畏怯。但归乡心切,也容不得瞻前顾后,当下只横了心去,打点脚夫搬运行李,托了船家携我过河。与我同行的还有枫山寺的大和尚定慧。

时候既是深秋,天气一会儿就阴晦了。冷风刮进船舱里,呼呼的响,让人不由得激零打了个冷颤。顿时,整个身子都浸在寒意中瑟瑟发抖。船家轻摇橹板拨开了岸边簇拥着的芦苇,那芦苇竟也同我一起被秋日里独有的萧索袭扰着,真是“好义气”。但细细想来,这话又有些不是滋味,心底倏忽间就蔓延出万分愁绪,“芦苇尚且成群而栖,成对而生。我却孤身一人独自行船湖上,简直可悲,简直可叹!

于是,我便把头探出窗外,只敢探一点,只敢避开那些成群结队的,那些让我妒忌而不安的。由此便发现没有什么好窥探的。苍黄的天底下,就远近横着几片孤舟,并不行驶,悄悄地隐匿在湖中央,瞬间就与雾气掺和、缭绕到了一起,只是隐隐绰绰地摇晃出几弯月牙儿形的枯黄景象,让人狐疑,让人揣测。

我有些恼了,轻轻地叹了口气,就把头迅速地龟缩回来,没有兴趣再看。我从怀里卷出旱烟来抽,淡淡地吐着烟圈,篷隙里立马散开了一股浓烈的刺鼻味,脚夫微微皱了皱眉,并没有说什么。我自顾自


地继续抽,不说话,心却静不下来。便细细打量起船篷里的人来,脚夫见我瞧他,立马把眼神收了回来,低下头,再不做声,连一点表情都没有。我再看,也是一样,立马就失了兴致。我把目光移向船角,吸引我注意的正是盘膝而坐、手捻木檀珠子的定慧和尚。和尚大概是五十多岁的样子。面容枯槁、满脸布有密集的皱纹。着一身杏黄色的袍子,虽然有些破旧,但是一尘不染。只见他双眉舒展,神色安详,哪里像我这样愁云惨淡、凄风苦雨的人哟!我知道他是庙里的诵经和尚,每个月也有几个香火钱拿得。我心里倒是暗暗泛起了嘀咕:“哦!原来当和尚也是个不错的活计!

钟声,又一次响起来了,还伴着清脆的木鱼声。紧接着,庙里的和尚领着诵经,村里的老人跟着诵,调子算不上宛转悠扬,但稳稳地笼罩住四方的田野。我有些好奇,再次把头伸了出去,四周巴望着,天几乎是一下就黑了,一阵晚风拂过,芦苇跟着吟诵,河水跟着吟诵,船夫的橹板跟着吟诵。这时候,船里有了动静,定慧和尚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捧出木鱼,跟着一起诵,我想借机发挥,却发现他念得浑厚、绵熟、静雅,使我像那庙里常有的躲在香案后偷听的孩子,有了一丝急躁,却平添了一分从容。

和尚念完了,轻轻地挽了挽自己的禅衣,又独自咿唔了一阵,口中是什么“善哉善哉”“阿弥陀佛”“真是老古董呢!”我小声嗫嚅。不想被和尚听见了,和尚微微睁开双眼,我不免尴尬起来,以为要受训诫,连连作揖抱歉。

和尚摆摆手,道:“不然,不然!


我有些不知所云,疑惑地望着和尚。

“先生可曾看过船外的芦苇了?”和尚问道。 “看过。”我微微颔首。

“寺里从前有一位法师,他只在人群里挤着,拄着一条松木拐杖,走得太慢,比庙里撞钟的声音都慢,让人失了耐心,你又怎能想到,那本就是枫山寺的住持。难道不正是船外的芦苇,本就是芦苇,却被先生当做了妒忌的对象?”和尚笑着说。

我不免觉得羞惭,却越想越惊奇,越想越热闹。

和尚接着说:“你看这芦苇荡里的景观不是随处都有,却也能被人想象为水鬼出没之所。本不存在的成了寻常,存在的又成了不寻常,寻常与不寻常,本没有好判断的,人辨别得多了,也都成了不寻常。

我仿佛一下参透了其中的道理,惊呼:“原来,师父本也是寻常,本也是不寻常!

定慧脸含笑意,朝我微微点头,再次盘膝而坐,不作声了。 我以为我总是身处异处,却不曾想其实从来在感受寻常。我以为芦苇困扰于寒风凄凄,却不曾想芦苇何时不迎风飘摇,簇拥而生。我所期盼的,从来是我用“不寻常”倾吐的泡沫,我未曾关注的,从来都是希望的烟岚。我并分不清,这其中的“泡沫”与“烟岚”。只是觉得我的情感迫近,愿望渺茫罢了。

船轻轻靠在岸边,我起身下船,远远就瞧见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原来,寻常的都已寻常,不寻常的也已寻常,只是我们看似寻常,所以从来随风飘荡、无处可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59c21bdaef5ef7bb0d3c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