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古典名曲

2023-03-24 02:0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十大古典名曲》,欢迎阅读!
名曲,古典,十大

十大古典名曲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2020年第46

听一曲《高山流水》感受友谊的力量;听一曲《梅花三弄》感受圣洁和坚强;听一曲《春江花月夜》感受江南如画;听一曲《汉宫秋月》体味宫怨深深;听一曲《阳春白雪》品味高风雅趣;听一曲《渔樵问答》感悟隐逸之乐;听一曲《胡笳十八拍》感受生死离别;听一曲《广陵散》领略傲岸风骨;听一曲《平沙落雁》感知秋意阑珊;听一曲《十面埋伏》体味英雄末路的悲怆。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时,琴师俞伯牙在山野中抚琴,唯钟子期能从中领会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能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了更多的发展。该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形象生动,气质鲜明,是一首古朴典雅、抒情述志的佳作。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8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文人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清秀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冰清玉洁气质与品格的人,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整首乐曲的背景是深邃而又开阔的,取音讲究刚不粗厉,柔不靡弱追求音色上的乃至整体意境的 《春江花月夜》

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深为国内外听众喜爱。它犹如一幅长卷,把丰富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以及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春江明月初升之时,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的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整首乐曲气韵优雅,刻画


入微,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起伏有致,富于形象,其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汉宫秋月》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被禁锢在深宫中的宫女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出宫与家人团聚。夜深人静,明月高悬,宫女们以月当人,诉说自己在宫中的悲惨遭遇,缠绵悱恻,伤感动人,悲愤凄凉,如泣如诉。此曲表达了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和一种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意在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聆听时,可清晰感受到宫女在悲痛欲绝、倾尽苦衷后面对镜中靓丽面影,却无人欣赏的哀思和怨愤。 《阳春白雪》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琵琶独奏古曲。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创作,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古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成语阳春白雪泛指高雅不俗的艺术作品。 《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表现了渔夫、樵夫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和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之情。乐曲采用了渔夫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胡笳十八拍》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蔡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情绪悲凉,感人颇深。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根据这首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全曲分两大层次,前十拍为第一层次,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八拍为第二层次,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乐曲以十


分感人的曲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传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刑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于今绝矣!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含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慨不屈的情绪。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不详。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古音正宗》。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全曲以水墨畫般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了沙流清浅,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景象。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全曲音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之壮丽辉煌、风格之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的《琵琶谱》,1895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项羽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古战场的画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a7fed7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