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记者的移情和应变能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

2022-04-12 07:2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记者的移情和应变能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欢迎阅读!
移情,应变,采访,作用,记者

试论记者的移情和应变能力在采访中的作用()

移情和应变是心理学的两个概念。移情,又称感情移入移感输感等。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它是指不仅在认识水平上而且在情绪水平上进入他人角色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应变,在心理学上是指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随机应变。

新闻记者经常与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事打交道,并且要准确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比起某些打造标准件的职业来说,的确给新闻记者的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是记者职业的魅力所在。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到他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始料不及、纷纭变化的事态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这里面,记者移情和应变能力起着很大作用。 一、移情是与采访对象形成良好心理互动从而建立融洽关系的有效手段

建立记者和采访对象间的融洽关系,是顺利完成采访任务的前提。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之于采访对象是突然切入的陌生人,他们之间虽然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个体间的人际交流。采访对象内心明了自己面前的这位采访者其实并不仅仅代表他本人前来,采访的影响也绝不会止于该次交流本身的范围,它会通过报道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部分,所以在采访者面前他往往会感到紧张,不能很好地配合。有的采访对象因为不能把握传播的对象、范围和效果等原因,甚至会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三缄其口,干脆拒绝与记者合作。这样一来,记者的采访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社会学博加德斯提醒道:规劝对方开诚相见或使用露骨的激将法,均属禁忌之列。记者主动创造洽谈气氛总比要求对方爽快为好。记者如何主动创造洽谈气氛,寻找有效的突破口?设身处地感受对方进而将这种体验巧妙地传达给对方,往往能获得柳暗花明的效果。因为情绪和情感具有组织和激发全部行为的作用,一旦采访对象在情绪情感水平上感受到记者的角色换位,就很容易与之达到默契、交融和共鸣。这就是移情在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动过程中的作用。 我曾为采写系列录音报道《煤海之魂》的一集《矿工的亲人们》来到山西某煤矿,采访对象是一位伤残矿工的妻子。工伤事故出在他们谈恋爱的时候,可姑娘还是决定嫁给了失去双腿的矿工。我去采访的那年,他们结婚已经19年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次为正面报道进行的采访却出师十分不利。矿上的报道员抱歉地告知,对方拒绝接受采访,理由是以前媒体报道后,有人说三道四,说她嫁给残疾矿工是为了个人出风头。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我还是请报道员带路硬着头皮去了她家。一见面,男主人就热情爽朗地招呼客人,表情自信、大方,那份乐观和活力很容易受到感染,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你不会注意到坐在板凳上的他没有双腿。就在女主人一次次语气客气但态度坚决地表示谢绝采访时,我的目光被案子上的一个像框吸引住了,褪了色的黑白照片上是一对年轻人,看上去和我当时年龄相仿佛,小伙儿英俊、帅气,姑娘甜美、端庄,两个人那一瞬的眼神流露的是那种只有深深相爱才会散发出的幸福和憧憬。我一下子觉得我感受得到当年不幸降临时姑娘是怎样的难以割舍。我问:结婚照?”“嗯。我由衷地赞叹道:多般配的一对儿!说这话时,我已不仅仅是就昔日的照片而言了。女主人回过头看了一眼丈夫,说:说起来他就是没腿么,其实人可好!可能干!你看家里这低柜、这板凳都是他受伤以后自己打的……”夸起丈夫,妻子便滔滔不绝,我就势按下了录音键,她看了一眼,也就默许了我把话筒递到她面前。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推倒了以后,接下来的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

一次几乎夭折的采访结果竟非常令记者满意。是什么使她开口的?是移情作用———记者将心比心地想象了女主人当年的选择,又自然地通过一句赞美将记者内心完成的角色换位传达给了采访对象,引起了采访对象情感的共鸣,这种共鸣从她一开口的那句话里就能得到初步验证:在她眼里,丈夫只不过就少了两条腿;在记者眼中,那位心态健康、富有生命张力的


丈夫,怎么能叫残疾呢?

可见,移情对沟通双方情感、融洽彼此关系、促进相互合作的确十分有效。所以,记者在采访中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移情能力,既能设身处地捉摸和感受对方的心理,又能巧妙地选择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把自己角色换位后获得的感受,准确地传递给对方,这样才能感染对方,成良好的心理互动,为采访创造融洽的氛围。

二、移情是体验采访中记者成功扮演新角色从而获得丰富、细腻、深刻的感受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采访学里,把记者参与采访对象的采访形式叫体验采访这一类采访形式借助了戏剧的假定性,但它不是演员扮演而是记者暂时隐蔽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如果说演员是在剧本规定的情景中按导演的要求完成对特定角色的创作的话,那么,体验采访中的记者则完全没有可循。因为事件按其本身的逻辑发展,他只是在其中以他的新角色去参与、了解和体验罢了,不过,他参与、了解和体验的目的不像演员体验生活是为了塑造角色;作为记者,他扮演这一新角色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生活,让人们从中感受鲜为人知的人生况味,增进不同行业、不同境遇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认识生活的本质内涵。因而,体验采访中记者的角色既不同于演员,也不同于一般采访中的记者。怎样实现相关角色的转换?心理学认为移情是实现角色互换的重要手段和检验标准。只有通过移情才能实现在认知和情感水平上的角色转换。反过来,验证是否实现了角色互换,要看是否达到了移情水平。 由于体验采访是记者直接参与和体验,不是通过采访对象获得间接经验,因而对受众来说更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更喜闻乐见。这大概也是近年来报纸、广播、电视都乐于推出验式报道的原因之一。但由于不同媒体的特点不同,广播、电视的体验式报道其可听性和可观赏性相对来说更强些,因而广播、电视记者使用体验采访手段就更多些。中央电视台一度还在《万家灯火》栏目中开设了《体验》这样一个子栏目。

体验采访中,记者坐上轮椅汇入人流,体验肢残人生活的种种不便、形形色色的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以及社会为肢残人提供康复和出行条件的状况,呼唤社会为肢残人融入主流社会提供更宽松的条件和更有效的保障;记者背起粪筐扮演一位穿行于北京狭窄胡同里的掏粪工,体验这一工种对一部分北京市民生活的必要性和从事这一工种的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些尴尬和无奈,呼唤人们对他们工作的尊重和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cedd4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