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2022-09-15 14: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捣衣》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欢迎阅读!
捣衣,杜甫,格言,诗词

《捣衣》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捣衣



[]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注释】

【鹤注】是时安史未息,又各吐番当属乾元二年作。谢灵运有《捣衣》诗题。

亦知戍不返①,秋至拭清砧②。已近苦寒月③,况经长别心④。宁辞捣衣倦⑤,一寄塞垣深⑥。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⑦。

①《诗传》“戍,屯兵以守也。”②江淹诗:“秋至捣罗纨。《玉篇》“砧,捣石也。《刘希夷诗》“盼青砧兮怅盘桓。”③《赵充国传》:土地苦寒,汉马不耐冬。④鲍照诗:“长别远无双。”宋武帝诗:“江山起别心。”⑤谢脁诗:“南邻捣衣急。《丹铅录》《字林》:直春曰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卧杵,对坐捣之,取其便也。⑥蔡邕疏:“秦筑长城,汉筑塞垣。所以别内外、置殊俗。”注,“塞垣,长城山。”⑦宋之问诗:“空外有飞烟。《通雅》:空外,犹单外也。《汉书·张禹传》:请邓太后还宫,以为久处单外。朱子《诗经集传》多顺文解义,词简意明。唐汝询解唐诗,亦用此法,但恐敷衍多而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断制少耳。今注杜诗,间用顺解,欲使语意贯穿融洽。此章赵汸注云:“此因闻砧而托为捣衣戍妇之词曰:我亦知夫之远戍,不得遽归,方秋至而拂拭衣砧者,盖以苦寒之月近、长别之情悲,亦安得辞捣衣之劳,而不一寄塞垣之远。是以竭我闺中之力,而不自惜也。今夕空外之音,君其听之否耶?音字,含一诗之意。唐仲言极称斯注。今标此以发顺解之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2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73d50c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d.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