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传统节日,传承中华美德

2022-05-11 16:5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透视传统节日,传承中华美德》,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中华,传承,美德,透视

透视传统节日,传承中华美德

来源:文都教育

九九“重阳节”,同学们可还记得这个传统节日,如果有敏锐的考研思维的同学是不是已经想到了我们考研政治的中华传统美德呢?我们以下面这段材料给大家分析一下中华传统美德。

一、节选材料

“重阳”节俗今存几何?

1021(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佳节,古时曾有不少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不过,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发现,社会节奏渐趋加快的今天,这些传统的节俗正在慢慢丢失。而“重阳敬老”的主题,似乎也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重阳放假”呼声仍在

在吃重阳糕、插茱萸辟邪等各类节俗之外,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敬老。近年,除了“常回家看看”已入法之外,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但不少网友表示,多数时候重阳节正处上班时间,无法陪伴父母。

或许正是因为该原因,将老年节(重阳节)升格为法定假日的呼声一直存在。记者随机采访16人,其中有14位受访者表示,老年节当天应该放假,多给年轻人一个回家陪伴父母的机会,让“重阳敬老”名副其实。

……

传统节俗尚存几何?

其实,无论是此前学者的提议,将重阳节同时定为“中华父亲节”,或是大家一直呼吁的恢复重阳节旧有的有益习俗,无不表现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然而,记者在重阳节临近之际的采访中却发现,对这个节日的习俗不甚了解者大有人在。

“如果不是看到电梯里的电视广告,我都几乎忘了重阳节快到了。”一名资深编辑表示,不知道按照过去的习俗,重阳节该怎么过,“至于你说的什么重阳糕,我们一家人连做法都不知道,也没吃过”。


另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则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山东,过去年轻的时候会和父母一块赏菊花,即便不按照传统的重阳节习俗出去登高、插茱萸,也会尽量选择重阳节前后的某一天,一同出游,“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很多过去的老习惯都渐渐没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1021日)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孝敬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代代传承。然而现在的传统节日很多正在被淡忘,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深刻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将其传承发扬。

1.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优秀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和良好行为风范的综合体现。

其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其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其三,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华传统美德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是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第五,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第六,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3.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一,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第二,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三,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7431be7168884868762d6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