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童年趣事

2022-08-28 09:1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里的童年趣事》,欢迎阅读!
古诗词,趣事,童年

古诗词里的童年趣事



聂难

童年是一个神秘的宝盒,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童年是一首美妙的歌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童年趣事的作品俯拾皆是,每每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又兴味悠然,别有一番情趣.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大雨刚过,辛勤的农民趁雨后不能耕作之时休息,老者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晚些起床,可是生性好动的孩童一旦醒来,就再也睡不住,起身开门,让栖息梁上啾啾作语的燕子早些飞向雨过天晴的蓝天.诗人把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跃情态写得活灵活现.

相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池上》一诗,却描写了孩童的另一

面:“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去偷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他们不知隐藏自己的踪迹,只好划动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后却留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从而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偷莲”小孩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同样是写偷瓜摸枣的事,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词中,只寥寥几个,便将小儿的童真跃然纸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二儿,都在忙活着,最令人舒眉展颜喜欢不已的,是可爱至极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读罢这句,不由你不将一个顽皮淘气的孩童模样,深刻地留在脑海中.

其实,在古诗词中,描写童年趣事最多的是放风筝、捕知了、钓鱼、捉蝶等场景,这些熟悉的场景让人们倍感亲切,也表现出千百年来永远不变的纯朴童心.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了一群在和煦春风里放风筝的儿童,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


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的是捕知了,采用一静一动的描写手法,把一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儿童刻画得传神而有趣.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活灵活现地描写了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儿钓鱼时的情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

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的是捉蝶,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虽然诗至此处戛然而止,但我们不难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在所有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中,我最喜欢李白的《长干

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吕岩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脱蓑衣卧月明.”前者表现的是幼年男女一起嬉戏的场景,让读者仿佛一下子回到自己小时候的游戏情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皆出自此诗.后者诗人用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了出来,用一个“弄”字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出来.更为绝妙的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两,把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这些古诗词,语言浅白如话,读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都洋溢浓郁的生活情趣.品读这些诗词,不禁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一片天真烂漫的回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76facea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