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和中元节的区别

2022-08-19 10:5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万圣节和中元节的区别》,欢迎阅读!
中元节,万圣节,区别

万圣节和中元节的区别

日期不同

中元节的日期是每年阴历七月十五日,通常落在阳历八月九月左右,万圣节前夜则是每年阳历1031日。看来东西方的地狱之门也是错开时辰打开给魑魅魍魉们放风的。

节日氛围和文化内涵不同

日期不同,人间万众对待两个鬼节的方式也迥然不同。华人的中元节,传统节目是拜祭祖先,并举行“普渡”、“施孤”等布施活动,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同时也祈求各路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中元节这一天,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天黑后不要上街,如果遇到街角有人拜祭烧纸,千万不要过去踩踏,更不可对逝者有不敬之语,还有不少中元节的禁忌,要求人们不要冒犯逝者,以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祸。

而相比华人中元节的庄严肃穆,西方的万圣节则是以搞笑狂欢为主旋律。表现上最本质的区别是,万圣节这一天上街群魔乱舞的并非鬼,而是各种盛妆打扮的人。

妆扮的元素来自万圣夜的典型主题,怎么恐怖骇人怎么来,主要是鬼怪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有关的事物,包括形形色色的万圣夜标志物,如南瓜、幽灵鬼魂、食尸鬼、女巫、蝙蝠、黑猫、猫头鹰、蜘蛛、坟墓、精灵、吸血鬼、僵尸、骷髅和恶魔等,还有虚构人物如卡通角色和科学人等。

风俗的差异


1031日是万圣节前夕,在基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31日溶合了。

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据说就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教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

现在,孩子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参加万圣夜舞会,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裂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孩子们还常常试图咬住悬挂着的苹果。

而“中元节”又称亡人节、七月半,则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道教说法

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生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接受人民的供养,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布施的祭祀仪式。

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据说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有些地方普渡便统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举行。

不过香港、闽南、台湾、潮汕并不从此风俗,在七月的每一日皆有人举行祭典。但后来由于时代变迁,目前在台湾的中元节,机关行号多在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而一般住家则多在接近七月十五日的周末假日举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7ab5715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