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古诗《题临安邸》赏析

2022-11-02 12: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爱国古诗《题临安邸》赏析》,欢迎阅读!
临安,爱国,古诗,赏析

爱国古诗《题临安邸》赏析

导语:《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爱国古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爱国古诗《题临安邸》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淫磨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注释

⑴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⑵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作者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作者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


作者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作者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作者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磨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作者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作者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磨之风。在作者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作者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作者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作者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7eccfae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