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里的老师教育随笔

2023-01-17 12:3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眼里的老师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眼里,老师,孩子,教育

孩子眼里的老师教育随笔

孩子眼里的老师教育随笔

一天,我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孩子们立刻一本正经地逐字读了起来:“假一如一我一是一老一师。”刚读完,孩子们就笑了:“哎呀,我变成老师啦!”教室里顿时变得热闹非凡,孩子们似乎真的变成了老师,兴奋地想象着老师可以做的各种事情。

想不到这样一个简单的话题竟然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兴趣。我不禁思考:孩子们为什么热衷于“老师”这个话题呢?也许,有两个原因吧。

其一:源于对成人角色的向往。“假如我是老师”——这个话题即刻让孩子有了“我变成大人”的意识。孩子喜欢扮演警察、消防员、魔术师等富有挑战的角色,所以此时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做自己想做又没有做过的事情,这对于他们来说有趣、有挑战。

其二:弥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所期望的事情有时老师并不能满足他们,或者是老师的“权威身份”过于威严;或者是老师的“介入”“保护”“忽略”“变相指挥”等行为抑制了孩子的愿望。孩子们想象着“假如我是老师”,他们就可以实现更多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对于他们来说很过瘾。

我决定让孩子们以绘画的方式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半个小时后,孩子们的画纸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对于“假如我是老师”,孩子们是这样诠释的。

安全的需要:幼儿喜欢被拥抱,期望通过“一起吃饭”等形式和教师拉近距离,这说明幼儿有安全的需要。虽然大班幼儿已有两年多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经验,但是相比家庭环境,幼儿园的某些约束、规则可能还会使幼儿产生少许焦虑。幼儿想通过身体接触、同桌吃饭这种轻松的家庭式的氛围消除焦虑,体验“温暖”“愉快”的感觉,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受教师的爱与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认识世界的需要:在幼儿园中由于资源的限制,抑或安全等因素,有时会使幼儿无法实现心中五彩斑斓的想法。从幼儿的作品中可以发


现,他们渴望接触千姿百态的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和科学的神奇奥秘。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可以成为他们观察、探索的`对象。自我表现的需要: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是希望在同伴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并从中获得满足。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希望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幼儿的作品充分说明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许多平时看起来内向的幼儿其实不是不想表现自己,而是由于自身某方面能力偏弱、没有合适的环境等诸多客观原因,才没有及时表现自己。这次他们通过“假如我是老师”的特殊方式告诉大家:只要有机会,我也非常乐意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期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

发展想象的需要:幼儿身上蕴藏着与生俱来的、也是极其宝贵的创造潜能,他们喜欢异想天开,言行大胆,敢于创新,或许不经意的点滴生活琐事就会激发其创造灵感;“每天为女孩子梳不一样的小辫”“蝴蝶结日”“裙子日”等美妙创意其实皆源于他们心中浪漫的梦想。幼儿把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美化、臆想,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发挥想象,即刻创造出成人所不能料想到的言行或事物,他们具有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性。

幼儿的作品就是他们的“语言”,“假如我是老师”在教室里热火朝天地继续进行着,从作品中可以发现,幼儿的一些想法正是我所忽略的,作为教师,我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不愿表达爱:虽然我常常被幼儿的童真和可爱所感动,内心也由衷地喜欢他们,但是,或许是“教师权威”在作祟,往往与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会很亲昵地表达对幼儿的喜爱。我习惯性地用点头、鼓励的眼神、“你真棒”等表扬和赞赏幼儿,但很少会伸出双手把幼儿拥入怀中,轻轻说一声“老师真喜欢你”。“每天拥抱每一个小朋友”令我感慨万千,“每天到一个小朋友家吃饭”更是我不曾有过的想法。记得当初家访的时候还常常叮嘱自己“家长端上来的饮料、水果都不能随便碰”,现在换位思考,“为什么老师不碰我们精心准备的食物,是老师不喜欢还是老师看不起我们?”看来,与家长保持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1390fe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