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梭罗

2023-04-20 21:3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永远的梭罗》,欢迎阅读!
梭罗,永远

永远的梭罗

初识梭罗是因了他的《瓦尔登湖》,但让我感怀至今的则是因了他“简单而馥郁”的短暂一生和“孤独而芬芳”的人格魅力。梭罗终身未娶,死于肺结核,死时年仅45岁。



梭罗曾在他的哈佛大学班级十周年问卷调查时,对自己的一生作过简单的概括:“我是个校长、家庭教师、测量员、园丁、农夫、漆工,我指的是房屋油漆工、木匠、石匠、苦力、铅笔制造商、作家,有时还是个劣等的诗人。”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担任每一个角色时,都是称职的,甚至是优秀的。



梭罗16岁考入哈佛大学。毕业后,一度担任康克德学院校长,并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做过许多大胆有益的改革,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后因生活潦倒,又担任过好友爱默生兄弟威廉子女的家庭教师,长期寄居在爱默生家,帮助照料花园。他曾亲自制造过一艘名为“马斯克特奎德”号的船只。作为铅笔制造商,他充分表现了自己的发明天才。由于梭罗曾继承父志,接管了铅笔制造生意。为了扩大销量,他从哈佛图书馆的苏格兰百科全书中得到启发,研制出更为精细的石墨粉;设计出钻机,可使铅蕊直接插入铅笔,而不需切开木条,并制定了铅硬度的等级划分。以致爱默生后来在日记中写道:“梭罗的个性中少了点雄心壮志……他不当美国工程师的领袖而去当采黑果队的长。”



作为一个作家,对梭罗一生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哈佛大学毕业后,梭罗就开始追随爱默生,但对别人指责他不过是爱默生的追随者又甚为苦恼。当然,爱默生对梭罗在文学上的提携也是不遗余力的。梭罗最早就是开始在爱默生创办的《日晷》季刊上发表诗歌,爱默生甚至不惜撰文吹捧:“我的亨利梭罗将成为这个社会交聚会的大诗人,并且总有一天会成为所有社交聚会的大诗人。”梭罗


生前只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在康克德河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另一本则是为他带来盛名的《瓦尔登湖》。前者销量不佳,梭罗曾从头版的1000册书中取出706册,存于家中阁楼,并不无幽默地对别人说:“我的藏书已近900多册,其中700多册是本人所著。”该书的滞销,生性偏激的他甚至归罪于爱默生没有尽力宣传。当然,梭罗的文章生前曾多次被一些期刊杂志连载,但因他不愿意甚至拒绝主编删改自己的文章,故常常被无端地终止连载或扣发稿酬。



梭罗的性格比较孤僻。中学时代因外表严肃,被同学取了个“法官”的绰号;在哈佛大学同学的印象中,他是个“冷峻且不易动情”的人;在作家霍桑的笔下则是一个“带着大部分原始天性的年轻人……丑陋、堕落、长鼻、怪声怪调,举止尽管彬彬有礼,总带有点粗俗的乡村野气,与其外表甚合。”但梭罗崇尚自然,一生都在追随自然的轨迹。他认为“自然有着巨大且多样的人格,我们永远无法透视她的任何一面”,甚至认为“步行是门高尚的艺术,它的代价却是孤独”。在哈佛大学期间,他就喜欢花很多时间独自看书、散步;在康克德学院任教时,他与哥哥约翰经常乘坐自造的“马斯克特奎德”号在康克德和梅里马克河上旅行;担任家庭教师时,喜欢沿纽约斯泰顿岛岸边漫步。并多次与好友埃勒里钱宁外出旅行。他甚至差点买下一个破落的农场,梦想着到林肯的弗林特湖畔构建木屋生活,认为在那里看四季的轮回也是一种职业,但遭拒绝。直到爱默生后来在瓦尔登湖畔买下了一块林地,他才得以在那里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小木屋。被誉为世界自然随笔经典之作的《瓦尔登湖》一书就是在那间小木屋写成的。



梭罗一生都坚决反对蓄奴制,了解并同情印第安人。他曾因抗议政府延续奴隶制而拒付人头税被捕入狱。不惜在家中收容逃亡奴隶,帮助他们逃往加拿大。他甚至资助反对蓄奴运动的领导人布朗,称赞“布朗在国家有错误时,有勇气直视面对”。当布朗袭击哈伯斯渡口的消息传至康克德时,梭罗曾积极在一些城市向大批群众发表《为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20352d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