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级教案: 第十二课 说到做到 教师用书

2022-07-11 23:03: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年级教案: 第十二课 说到做到 教师用书 》,欢迎阅读!
说到做到,健康教育,用书,小学生,教案



二年级 12 说到做到

【主题说明】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撒谎还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有时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欺骗,是不对的,许多家长也会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帮助掩盖,并没有加以纠正,逐渐便形成了习惯性撒谎的不良行为。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体验被骗的感受,懂得诚实的可贵,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学习中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学习中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被骗的感受,懂得诚实的可贵。 3.行为目标:体验说到做到的感受,懂得诺言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育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学习中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 难点:让学生体验被骗的感受,懂得诚实的可贵。

【课前准备】

1 教学PPT



【教学设计】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讲述《范式守信》的故事,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听到这个故事的感受。

3.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做事说话应该学会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





观察岛 主要内容,(热身暖心)

习兴趣。



本环节用时约5

钟。



活动一:借出的橡皮擦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教室里,小红找明



明借橡皮擦用,本来是答应了明明下午还给他的,

识到,生活与

可发现这块橡皮擦很漂亮,自己很喜欢,这时……



2.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是小红,

活动营 实守信,不欺

你会怎么办呢?。

(体验分享) 骗、不说谎。

3.教师总结:现在我们坐在小学的教室里了,我



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当我们向同伴做出承诺

被骗的感受,

时,我们就应该去遵守,不能够去撒谎欺骗同伴



的友谊。

可贵。

活动二:你怎么做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观察、描述,说说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怎么做。

1 3

1. 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不诚实守信对同伴间的友谊会造成不良影响。活动二重在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常见事件,做到不撒谎不骗人。

2. 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给予反馈。学生填写时,教师要巡视。

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5.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对情境的处理。 6.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及时给予反馈。

7.请学生将所交流的情节写下来。



分享屋 到的感受,(总结提升)

值。

1.引导学生总结当不守信、撒谎时,会怎么样?诚实、守信时,又会怎样?自己喜欢哪种方式? 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验说到做到的感受,懂得诺言的价值。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 2.本环节用时控制5分钟以内。



(拓展延伸)

认识。

拓展园

1.组织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将承诺记录下来,并

提醒自己。

2.鼓励学生时刻做到不撒谎不骗人。





【活动反馈】

1、通过让学生体验被骗的感觉,使学生意识到诚信的可贵; 2使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自己所做出的决策都不应违背诚信原则,并学会提醒自己遵守。

【练习题】

我已经信守的诺言有_______,我违背的诺言有__________

【教学参考素材】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元伯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学习,后来都请假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回到太学读书,(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见一见你的幼子."于是一起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两年前分手时,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就那么确定他会来拜访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登上大厅一起饮酒,最后开心的分别了。



【心理学背景知识】

“诚信”即诚实守信,其本质是“知行统一”,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诚友善、讲究信用。心理学上认为诚信是个体自觉地表现出与认识一致的行为表现。在个体成长初期,基于所受教育及经历中早期经验的积累,形成对诚信要求的认识, 即初始诚信认识, 个体在初始诚信认识指导下,产生诚信行为, 并对诚信行为的结果有特定预期,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作为反馈反作用于诚信认识。即以早期教育和生活经历为基础而形成,由生活实践中的行为反馈加以调整。故受认知和实践双重影响。 陶渊明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由此可见,诚信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呢?

1 在儿童时期的早期经验中的强化应更多指向诚信行为,而不是获利情况,教育中也

2 3




应强调这种引导, 这会影响到将来个体的归因倾向;

2 注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示范;可以合理的利用范式进行诚信教育,利用范式的

形象,唤起学生对范式的钦佩和追求,进行观察学习。 3 学校教育中多联系实际,不可以流于表面的空洞说教;

4 除了认知教育外,还要加强行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用意境性复制的方法

将学生带到范例生活的情景中,从做中学会诚信。

5 引导学生向有利于诚信的角度归因,即诚信可以带来长远的成功,失去诚信损失重

大。

【参考文献】

[1]宋玲,吴继霞. 诚信的心理机制探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01:111-113. [2]刘璐,吕厚超,黄雨晴,赵玉芳,王一竹. 诚信行为的反馈和归因对诚信态度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社会科学),2011,01:181-184.

[3]王祖亮. 诚信教育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与评价机制[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2014,04:19-20+22 [4]燕国材. 诚信教育的心理学问题[J]. 江西教育科研,2003,Z1:3-6. [5]郭志峰. 关于诚信的心理学分析[J]. 阴山学刊,2007,03:100-104.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87dc78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