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清贫

2022-05-02 23:3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2 清贫》,欢迎阅读!
清贫,12

12 《清贫》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清贫》是革命烈士方志敏所著的文章,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概述清贫,讲述趣事,赞美清贫,其中,详细记叙了国方兵士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一无所获的“趣事”。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国方的嘲讽和对革命者的坚定称赞。文中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描写,形象表现出两个贪得无厌的国方兵士。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学生体会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内心的刻画方式,也贴合文章主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中对于清贫的描述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3.能联系生活实例说说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中对于清贫的描述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例说说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语言平易好懂,记叙的事件清晰简单,课文阅读要求是默读,因此我采用整体要求学生默读,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品读交流的方式。

2.点拔教学法

本课结构清晰,逻辑明确,学生不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由学生讲述发现、点拨启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自主分析人物形象,说明理由,体会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方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

*


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默读,划出印象深刻的句段,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个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3.搜集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和其他与“清贫”有关的人物资料。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个课时完成: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这一课,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清贫。(小结:清贫的字面意思是清廉贫穷,等学完课文,我们再重新思考一下清贫有没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齐读阅读导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时代背景。

2.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出示生字,学生交流,教师提醒要注意的字:筹,矜,俘,镯,褂。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一件事来叙述的?(一桩趣事)概括一桩趣事:“我”被捕后,两个国方兵士想发“洋财”,反复搜“我”身,结果除了表和笔一无所获。 三、细读分析,赏析语言

1.请大家细细品读记叙“一桩趣事”的第2-8自然段,找到表现方志敏清贫的语句,圈画交流。

2.人物对比(圈画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简要分析兵士的性格特点)

方志敏:甘于清贫,清廉简朴,胸怀坦荡,有坚定无畏的革命信念。

国方兵士:贪得无厌,恐吓威胁,唯利是图,蛮横贪婪,做出许多丑态。


3.分角色朗读。(小组练习,抽同学朗读) 四、质疑感悟

1.学生提出质疑,合作解疑,教师引导。 2.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清贫。(第9自然段的补叙:使“清贫”更加真实可信,使作者的表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3.解说“清贫”的深层含义。(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4.拓展:课件展示方志敏的诗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感受其慷慨自豪。 五、课文小结

本文详细记叙了国方兵士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果一无所获的“趣事”。说明清贫对于我们党,是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是生存壮大的精神源泉,揭示了只要有信仰,即使生活困苦,也能安贫乐道,收获精神的富足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概述清贫

清贫 讲述清贫:趣事、补叙 物质清贫,信仰坚定,精神富有 赞扬革命者的美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b2c4fe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