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犹太人口袋的两张纸条(1)

2022-07-30 14:44: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材料作文犹太人口袋的两张纸条(1)》,欢迎阅读!
犹太人,纸条,口袋,作文,材料

18届高三作文讲义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芥子纳须弥

苏子游于赤壁之下,面对眼前郁乎苍苍之景,萌发了对时空辽阔的感慨,叹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此言与犹太谚语中的尘埃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矣,人之于广阔时空是渺小至可悲的存在。庞大如鲲鹏,亦不得不借于六月息者,向自然低头方能扶摇直上,更何况乎人?渺小如我们,当剥离了一丝“所待者”,便灰飞烟灭于这时空中。

然而现实中却从不缺乏自我膨胀者,犹记韩寒一句“韩愈的文章写得不怎么样”否认了千百年来先贤的判断,虽可借口于年轻气盛,却是一副目中无人,跳梁小丑之态,哗众取宠仅落得人人批判的下场。而人类的妄自尊大基因远不仅表现于此。以“人定胜天”的心态妄图掌控自然,于是自然报以山洪、海啸、地震,然皆难以唤醒人对渺小性的认识。因而人们的口袋里,早该有这么一张纸条:“我只是一颗尘埃。”以谦卑之姿处世。

当然,人亦不会因其渺小而失其价值。佛言芥子纳须弥,便是人与世界的冥合之道。又如乾坤草堂之说,亦是阐明此理,草堂虽小,而其所蕴精神与乾坤相较。朱良志在《中国美学十五讲》中提及庄惠濠上之辩,庄子曰:“我知之濠上。”凿通了人,鱼,濠上间的界限,与游荡在自我生命中的鱼相遇,会通合一。因而人固然为芥子,却不能忽视其足以让“世界为我而造”之精神,以生命自尊成其大。

而既然世界赋予人自信,人也应以此回馈世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不能假借尘埃论便逃脱于责任。鲁迅提笔挥墨,铁肩担道义,更担起了民族的尊严,可谓芥子纳须弥。因而唯有“我为世界”,方能不辜负“世界为我而造”的精神,方能于时空中留下痕迹,以芥子之躯容纳须弥,以傲然之姿处世。

两张纸条应时刻置于口袋。“我是一颗尘埃,而世界亦为我而造”。虽谦卑如芥子,亦有纳须弥之自信。

乾坤草亭之思

明代王世贞家中平常的小亭却题有“乾坤一草亭”之匾,反复品悟,意境全出。

草亭于方寸之间孕育乾坤,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典型,无疑显露了古人面对广袤天地的谦卑与自信。与犹太人的哲理如出一辙,他们均为对于人类作为“我”的渺小与伟大的揭示。 古人早早地认识到了人之“沧海一粟”的渺小性,悲乎人世有尽,概乎天地永恒。表现在国画中,即为被刻意缩小的人烟之景,留大幅画纸给雄浑深远的山川沟壑,与自然之外“无限气韵流通”的宇宙。亦有诗人概叹“江月年年只相似”,人于历史的长河中则是显得更加渺小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亦随社会发展而改变。古者对于天地神灵的崇拜必然导致了对人本身的忽视,如王开玲所述,先秦与古希腊时代的奔放自由的风情与思想固然令人向往,但也是人类未认识到个体的重要性所致。而随着“人本意识”的觉醒,哲人们逐渐意识到“我”之伟大,便有了“时间为我而造”的豪情,有了“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自信,或也有了“身处果壳之中却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的狂妄,无论如何,都实为思想史上令人鼓舞的进步。



1


18届高三作文讲义

然“人本主义”的盛行却导致了自我意识的膨胀,先贤用以追求自由独立的思想工具如今已沦为自私享乐的挡箭牌。人们怀着可笑的高傲之心,我行我素,将他人视若尘埃,将自然视若芥子,而传统谦卑的文化修养只能不断退让,不断模糊。这亦是对自我甚至人类文明的侮辱。

人们终将认识到,人的渺小与伟大本是一体,正如两张纸条不能缺少其一。

人真正的伟大即在于深知自我的渺小,仍愿以一己之力与历史、社会、无限的世界抗衡。即使知其不可,也要有奋力为之的孤勇;即使深明“人,生而为命运的人质”,也要以信念扼住命运的咽喉。“嘹呖在四海,志若无神州”,伟大的人不甘于局限的生命,以思想的光辉超越渺小,领略世界,以凌云壮志探寻生命的无限可能。

于是,我们看见鲁迅在呐喊,加莱亚诺在燃烧,看见梁文道在普及“常识”,龙应台在唤醒蒙昧。一代代文人以铁肩担道义的精神,为社会进步汇入力量,也不失谦卑,心存敬畏,以渺小之举彰显伟大而永恒的精神。此则不辜负生命被赋予的潜能,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为我而造”的世界。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人在历史里湮没无闻,人总是努力超越现存。”大概也是对渺小与伟大的诠释吧。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人之一生有两大根本性命题,一为认识到个人的渺小性与局限性,二为意识到人是拥有无限潜能的个体。

古往今来,先哲们敏锐地发掘到个体的渺小性。犹太谚语说:“我只是一粒尘埃。”苏子面对山川浩浩,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宿命感;杜工部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便更添一抹悲凉了。

天地为庐,你我却如尘埃,看似彰显出人的悲剧性。然而,唯有认清个体的渺小性,我们才不会妄自尊大,与人事作无谓的抗衡,我们才不会在力不能及时悲观消沉,一蹶不振。我们认清了自己的实力,因而敢于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这或许也是犹太谚语的奥义所在吧。

不仅如此,犹太人更相信“世界为我而造。”正如周国平所言:“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是拥有无限潜能的个体。”这是一种生命的自信和改造世界的决心。借此,有限的生命焕发无限的价值光辉。

正因相信“世界为我而造”,齐白石执起画笔,笔墨飞舞间兴现独特的画风,他在画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因相信“世界为我而造”,郦道元翻山越岭,创造令人惊叹的旅行奇迹,用双脚丈量山的坚毅与水的温软,留下传世盛宴《水经注》;正是因相信“世界为我而造”,史铁生作为一颗“残破不全”的尘埃,也要身残志坚,在文坛上擂响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的确,如果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相信自己宽大的衣襟里藏着如椽之笔,相信自己能让蛮荒之地万树繁花,千年烂漫,相信自己能让世界天翻地覆,这就是深层次的生命自信和改变一切的决心。有了这一次生命自信,人方能彰显自己的伟大之处。

而怀有生命自信的个体构造的民族必定是伟大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即使经历漫漫黑夜,即使独自咀嚼青涩的苦橄榄,依然诞生出伟大的人物,拥有光辉的历史。试看将此视作信仰的犹太民族,凭借这生命自信,在纳粹政权的铁骑蹂躏之下,他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们民族的思想与智慧之光,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因此,在认清自我是一颗尘埃之后,不妨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2


18届高三作文讲义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0d758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