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幼有所乐”——老幼互助型社区营造

2022-06-02 07: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有所为,幼有所乐”——老幼互助型社区营造》,欢迎阅读!
老有所为,老幼,互助,营造,有所

老有所为,幼有所乐”——老幼互助型社区营造

摘要:本文为解决成都玉林东路片区的活动空间缺失,提升社区活力,从实地调研出发,提出营造老幼互助性社区的理念,使老人儿童两大弱势群体互帮互助,实现双赢,从而使老人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儿童得到成长陪伴。 关键词:老幼互助;社区;社会价值 一、调研意义

1. 不仅仅从老人出发做适老化改造,将常常与老人一起进行活动的儿童考虑在设计内,以老幼结合为出发点研究户外活动空间。

2. 在进行老幼结合空间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住区内老年人及儿童的使用需求、行为心理特点,创造适宜老年人安度晚年、儿童能够健康成长的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3. 个良好的住区户外环境空间,能够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活动需求的。研究住区户外老幼结合空间,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及儿童的生活、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对相关活动的需求,缓解他们与其他人群之间的社会矛盾。

4. 对于老年人及儿童来说,户外活动是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从老年人及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进行研究和设计,便于以后建设一个安全的、可达性强的、趣味的户外环境,并且能够促进老年人及儿童出行,并且能够乐于出行,在外出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老幼行为心理研究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也理特征,老年人的活动行为有着共同的特点,主要包括家务、休息、休闲、健身、社交为主,老年人行为特征主要为聚集性、时域性、地域性、交往对象多样性几个方面。

儿童活动行为的特征包括自我自主性、活动行为的依赖性、时间性和季节性、同龄儿童聚集性等。

由上可见,老人与儿童的活动行为有一定重叠性,同时老人儿童也体现出了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根据老人和儿童的行为心理、环境心理的特殊性出发,对居住区老人与儿童户外活动行为动因、类型、特征的分析,为有针对性的做好老幼互助型交往空间打下理论基础。 (二)街巷空间理论研究

根据对国外开放空间设计理论的相关研究,根据老年人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二者相结合及总结,提出老幼结合空间中街道空间的设计原则。即为了能够让老年人和儿童能够更好的使用、理解及享受社区街道而外出进行相关的室外活动,设计一个能够被这两类人群有效利用并能够有利于他们生活的街道生活环境,因此,室外的街道空间的设计应当遵循熟悉性、易读性、独特性、可达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六大设计原则。

开放空间是居民主要使用的户外空间,它为各种户外活动提供了可能,对于老年人及儿童这两类主要使用者而言,开放空间是他们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承载空间,也是体现老幼结合的一个重要的空间,它为老年人及儿童的各项活动及社会交往提供了空间。以下为老幼互动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多样性安全性便捷性艺术功能性。 (三)儿童非正式活动空间

儿童活动的最大特点为"随机而发,随即而逝",所以,非正式活动空间与


正式活动空间比较而言,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其特点为:瞬时性与重叠性。瞬时性即儿童非正式活动场地的形成,大多始于儿童活动的开始,活动结束后自动消失。重叠性即为非正式户外活动空间成为临时成为儿童活动场地的同时,也承担着多重用地的功能。

儿童非正式活动空间常常内设于城市各级别的公共空间中,因为儿童的活动行为存在着随机性和偶然性,所以为任何具有活动可能性的户外区域都可能因儿童活动的介入成为临时的活动场所。主要有城市居住区、街头绿地、城市广场、城市综合公园以及城市其他户外空间。 三、实地调研及分析 (一)基地策略

经过调研小组前期调查,最终选定玉林北巷为老幼互助型社区的改造示范区,选定此巷主要有以下原因:

巷内有社区内唯一一所幼儿园,在上下学时段人流最多,多为老人接送儿童,因此此两类人群占比重较大。

巷内每天有大量老人携带儿童走动,儿童多在巷内嬉戏打闹,老人与儿童没有可共同活动的空间,活动多在街道上进行。

巷内仅有几处可供休憩活动的空间,幼儿园对侧有一老年活动中心在建,但巷内并无可供儿童活动的空间,老人与儿童活动被分隔开无法同时进行,使儿童与老人两个弱势群体无法形成互助关系。 (二)老幼活动设施

玉林北巷附近老幼活动设施十分匮乏,除了巷道入口处的开敞空间有部分老幼活动设施之外,其余部分仅有幼儿园内部的一些儿童活动设施,非正式活动空间内,没有设施分布。此外,邻近幼儿园的地块内,正在建设四川省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预计一年后,该片区的老幼活动设施非将会弥补当下的不足。所以现阶段应充分利用闲置的空间来增加必要的老幼活动设施。 (三)老幼活动空间

玉林北巷的街巷活动空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邻近玉林东路的街道空间较为开敞,但由于两边为居住区,不宜对空间做出大的改造,如何在玉林北巷南段这一路段合理增设老幼活动空间并且容纳特殊时段的非正式商业同时活动是改造方案的重点。

四、改造策略及建议 (一)老幼结合设计策略

在儿童活动场所周边设置桌椅,以供老年人休息及观察儿童,同时在儿童设施中设计适合成年人及老年人使用的尺度的设施,能够让他们参与到儿童活动中。

将部分儿童活动空间和老年人活动空间临近布置,让他们能够互相看见对方。

设置老年人及儿童共同活动的场所。

街道上既能够让老年人有晒太阳或其他活动的空间,同时也能够有儿童活动嬉戏的地方。

社区内的活动空间应该方便达到,且能够让老年人及儿童共同活动。 儿童对于户外环境的特殊要求结合其他年龄组的要求一起考虑,即在上述内容中,不仅只考虑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使用要求,在进行设计时,加入儿童的需求和特征。


(二)改造方法

小组经过比对研究,考虑到街巷应满足的以下几点: 每隔100米有休憩设施。 入口差异性,提高识别度。 老幼参与原则 活动空间临近布置 处处见绿原则

基于此五点,小组制定了两节点、两长廊、全线绿化的改造策略:

选取街巷内两个100m节点,即北侧入口转角处、幼儿园门口两处相对开敞空间进行改造;

选取巷道出入口空间和幼儿园入口两侧空间,对其墙面及路面进行改造。 在整个街巷内进行绿化改造,增加绿植。 五、总结与探讨

本次调研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和现状的概况了解,给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社区营造理念——老幼互助型社区。结合对老幼人群的活动行为心理研究、街巷空间理论研究及实地调研,给出了初步的老幼互助社区的营造手法。通过本次调研,使我们了解到旧城区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老幼互助社区的想法虽然有一定创新,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 怎样在有限的街巷空间中打造老幼互助型活动空间? 2. 怎样的空间才能真正激发老幼互助的活动? 3. 在具体的实施层面是否可行?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期待后续更多的探索,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旧城区改造、弱势群体的真正需求,结合国外老幼互助社区的营造经验,拓展我国旧城区改造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郑晶.基于代际融合下的老幼互助空间设计研究[J].艺海,2017(11):102-104. [2]张迎春. 跨领域互助的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23eaf4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