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挂花灯赏花灯的传说

2022-03-20 03:5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宵节挂花灯赏花灯的传说》,欢迎阅读!
花灯,元宵节,传说

元宵节赏灯始于什么时期

关于元宵节赏灯习俗的由来,历来流传有几种说法。一说过去有元宵燃灯之俗,此俗始于汉代,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虔诚的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就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关于元宵燃灯观灯的另一种说法,那么说元宵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即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而主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其中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

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元宵节挂花灯赏花灯的传说 传说一:汉文帝与火德星君

西汉时,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烧京城。文帝非常恐慌,便召来群臣计议,大臣东方朔献计说,可以向火德星君求告说情,免此一难。正月十五日,火德星君果然驾临京城。文帝率群臣和京城百姓拜伏恭迎,哀告火德星君看在万千黎民的份上,不要火烧京城。火德星君不忍生灵涂炭,无奈圣命在身,不敢违犯天条。

正左右为难之际,东方朔又献一计。当夜,京城长安内外,从皇宫到百姓庭院,都依东方朔之计张灯燃炬,一片通明,与白昼无异。火光直透云霄,火德星君见那景象果如天火降临一般,料得足以瞒过玉帝,便回天庭复命了。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便燃灯张炬,以示纪念。 传说二:天帝的女儿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


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等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觉察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从此每到正月十五,人间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常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的方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拟多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5ef42d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