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诗歌与情怀

2022-09-14 11: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梦回大唐-诗歌与情怀》,欢迎阅读!
大唐,情怀,诗歌





《梦回大唐》之听课随想

——诗歌与情怀



作为久违了诗词歌赋甚至是语文医学生,今天的讲座让我重温了记忆中诗人们的雄才大略。课堂上老师介绍的盛唐着实令我着迷,让我骤升一种要去长安旅游领略这历史之都昔日古韵的冲动。然而真正让我思想随后浮动游弋的却是诗词。当老师讲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实际也是李白心有不甘“放不下”的时候,真真切切让我想起了我在高中一堂语文课上,对陶渊明的类似评价。虽然当时我慷慨激昂的发言赢得了同学赞许的掌声,然而老师对我的回应仅仅是“你可以保留意见”。好吧,我保留。但今天既然又有机会随想,我不妨就抒怀一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众所周知,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安贫乐贱,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的创作的确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然而我认为如果陶渊明真的看淡官场名利,他就不应该时时强调他是多么的淡泊名利,于情山水。我不否认他对田园生活的描写确实恬淡,引人入胜,然而每每看到他在清净中再提、又再提他是多么开心远离了喧嚣的官场,自己是多么的淡然时,我总觉得这个人根本还没有“放下”,在他内心深处他还在耿耿于怀,甚至在他的诗词中,他还在言志,而不是单纯的享受清静于田园山间。

而李白似乎也面临着相同的境遇,李白生平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 ,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虽然官场不如意,然而他比陶渊明技高一筹,高就高在他和豪放潇洒,于人于文,都可见之。李白文峰慷慨激昂,潇洒豪放,《蜀道难》就是李白的名篇,内容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蜀道难》描写了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所以看起来,李白他是不羁的,是拥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情怀的。

要说情怀,我最欣赏的就是我们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最开始关注毛主席的诗词是源于我爸爸的影响,因为爸爸十分欣赏毛主席,说只有有这样博大胸怀的人才能写出这样豪迈






的诗词。我好奇,习之,果然如此:



沁园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以“望”字统领下文,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这就是一个伟人的气魄,一个伟人豪迈,一个伟人的情怀,它不同于采菊南山的恬淡纤柔,亦不同于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浪漫不羁。所以说,诗歌和情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诗如鉴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68b702cc175527072208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