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作业---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

2023-04-10 08: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岗前培训作业---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欢迎阅读!
马丁,特罗,岗前培训,教育发展,作业

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马丁•特罗与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

马丁•特罗,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社会学,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以美国和战后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问题,接连撰写了《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等系列长篇论文.他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探讨数量增长与性质变化的关系,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变化: 1精英教育阶段:精英教育阶段的学校一般有20003000名学生,学生通常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学生住校并且不间断地学习直到获得学位.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精英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教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个别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学校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即高级教授兼任行政职务。 2)大众化阶段:学生的人数一般达到三、四万,大部分学生仍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教育,但入学日益容易。学生是寄宿与走读相结合,同时,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趋向模块化,更加灵活,更容易接受,所取得模块课程的学分可以互换.学生在主要的学习领域或高校之间更加容易流动。教学形式一般是通过讲演进行,以讨论式教学为补充,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技巧.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学校管理权.学生不断拥有影响学校决策的权利。

3)普及化阶段: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对所有希望入学或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其标准是个人是否愿意进入大学。这时接受高等教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义务,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在这一阶段,课程之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学生和教师之间直接的个人关系也更为复杂;还出现了如函授、电视、计算机等其它教学形式.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也越来越倡导民主参与.

由于马丁·特罗教授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之际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论,同时,他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是将高等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变化两者结合起来研究,这使原先只以数据所表示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具有了丰富的质的内涵,也使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质的飞跃有了量的参照系。这种将以往关于学生选拔与录取、课程


与教学方式、行政与管理等许多离散的、孤立的问题研究综合在一起,并置于从精英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大跨度的历史发展背景下进行分析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不仅可为一个国家制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而且也为人们综合考虑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向大众阶段迈进的过程中,马丁·特罗的“三段论”也引起国人的关注。然而,我们在将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学术思想和理念用于解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时,同样感到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并未像马丁·特罗教授的“三阶段”论所断言的那么简单,即认为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一定程度的扩张,毛入学率达到15%时才出现质变.而是在量的扩张尚与大众教育阶段的低限有相当距离时,高等教育系统在许多方面就出现了局部性的质变,呈现出显著的大众化教育特性,甚至是普及化教育的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f421cc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