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陈子昂的诗学观点1

2022-12-20 17: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陈子昂的诗学观点1》,欢迎阅读!
陈子昂,诗学,观点

浅论陈子昂的诗学观点(终稿)

在唐代诗歌革新理论方面,陈子昂是继‘初唐四杰’之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重要而关键诗歌理论家。他的文学革新总纲领《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就道尽了他的文学主张。基于这一点,笔者拟以《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为纲,从思想、声律这两个方面对陈子昂的诗学观点进行解读。 (一)思想

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 陈子昂首先对西晋到初唐这五百年间文学的历史过程的回顾,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这“道弊”具体表现在:“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风雅不作”“兴寄都绝”。面对着这一文坛现象,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要求继承诗经的优良创作传统,提出了“风骨论”和“兴寄说”

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和以王粲、刘桢为首的“七子”称雄诗坛。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变”,他们都“雅好慷慨”借诗言志(《文心雕龙·时序》,写作了大量“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抒发经国济世之抱负的诗篇。在这里其实“汉魏风骨”,说的就是以表现民瘼、抒写情志为诉求的 “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的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诗风。

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陈子昂为我们提出的“风骨论”,其实正是他向诗坛提出的关于承袭“建安风骨”的文学主张。他明确表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表现人生,继承遗失已久的现实主义精神,指出诗人应该直言国事,要求诗人能以诗言王政之兴废。在这里陈子昂已经从思想的角度指出了诗歌创作的内容要求,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通过讽喻、美刺,反映民生疾苦。

“兴寄”即比兴寄托,是《诗经》的重要创作手法,讲究因物起兴,寄寓作者的喜怒爱憎和作者深沉的感慨。我国传统的观点,认为诗歌的特质在于言志抒情,“兴寄”则是从这一层面上对诗歌的思想提出言志充实、深沉的要求的。

对于“兴寄”,自古以来人们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而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陈子昂的提出的“兴寄”说究其根底就是要求诗歌创作要继承遗失已久的诗经传统注重全篇寓意(即主题)方面的寄托,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矛盾, 讴歌进步思想。

总之,无论是“风骨论”还是“兴寄说”,究其根底,都是从思想内容上提出来的对诗歌创作的要求,都要求诗歌的思想要先进,要反映现实、表现人生,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二)声律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作为一篇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诗歌理论,其对文坛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思想上所提出的“风骨论”和“兴寄说”,它还包含着音律方面的要求。

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陈子昂提出了诗歌应该具备“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等特征。这一要求的提出促使了诗歌达到了灵与肉的统一,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所谓“音情顿挫”就是要求诗的歌音律要抑扬起伏,感情表达要沉郁顿挫。“光英朗练”是就文章的格调和色彩提出的要求,指出了作诗应该做到格调要富雅,色彩要明快。“有金石声”是指音韵铿锵,刚健有力,掷地作声。

在这里陈子昂提出了“音情顿挫”,就其见解的本身,即表明了他对包括诗律在内的诗歌声调音韵和作品内容、作者的情感旨意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正确把握,表明了他对“声含宫商、肇自气血”、音随情变、音偕情鸣的认识,及对“律诗全在音节,格调风神尽其音节中”这种以音托情、音情相和的渲染作用的重视。他积极肯定诗歌那异音相从、轻重悉异、鲜明和谐、起伏有致的声调之美,要求诗歌做到章法严谨、属对律切,给人以八音朗畅、婉曲深沉、铿镪顿挫等感受。

除了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涉及声律外,现存《陈子昂集》里有一首《上元夜效小庾体》也指出了声律的观点。据《唐诗纪事》卷七载:《上元夜效小庾体诗》,六人,以‘春’字为韵,长孙正隐为之序。”其序云:“„„盖陈良夜之欢,共发乘春之藻,仍为庾体,四韵成章,同以‘春’为韵。”这“小庾体”即“庾信体”,是讲究声律的。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优秀诗人,对唐诗的影响很大,如《秋日》《秋夜望单飞雁》《对宴齐使》《乌夜啼》等诗,除有些地方失粘外,很象唐人绝句、律诗。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正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这一诗歌理论陈子昂并没有尽善尽美的践行,但已放射出熠熠光华,令人耳目一新,视野开阔。如《上元夜效小庾体》,四韵八句,四个韵字俱为平声,中间四句两两对仗,在平仄上有失粘失对的地方。说是古诗,又有律诗的某些特点,说是律诗,又不完全合乎律诗的格式,呈现出古律混淆新旧交织的特殊现象。但是陈子昂成就了“国朝盛文章”

陈子昂在诗歌史上的历史功绩是举世公认的。虽然,唐诗能走上健康繁荣之路,是初唐近百年文人学士、思想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陈子昂作为诗歌革新运动中一个应时而起的英雄,对唐诗的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凭借其时代赋予的天才和气魄,最终总结并完成了理论表述,用具体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主张,进而证明其诗歌理论的可行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9fdea09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