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

2022-04-27 11:34: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心武》,欢迎阅读!
刘心武

刘心武(1942-)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7年发表《班主任》而声名大噪。

短篇小说代表作《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 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

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另有八卷本的《刘心武文集》。



文学创作的最突出特点就是社会性强,具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刘心武80年代小说及其创作特点

1问题小说阶段:表现出对社会问题的热切关注。

1977年发表《班主任》为开端,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连续发表《爱 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 提出文革在青少年心灵上留 下的后遗症问题。

(一)刘心武80年代小说及其创作特点

2写人生小说阶段: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人性美和人情美的

闪光

1979年发表《我爱每一片绿叶》是刘心武从问题小说向人生小说过渡标志。《如意》是这阶段文学代表作。

(一)刘心武80年代小说及其创作特点

3文化小说阶段:对世相心态的文化思考

1981年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京城都市小说的先导;

《钟鼓楼》京城都市小说的代表作。

90年代出版的《四牌楼》、《栖凤楼》、《风

过耳》是京城都市小说的继续。

(一)刘心武80年代小说及其创作特点

4.80年代后期,立足于现实新闻题材和世态人情的文化思考


间的结合,开创和倡导出纪实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同时写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文化心态。《5 19长镜头》《王府井万花筒》《公共汽车咏叹调》《私人照相簿》;

始终保持理性思考和启蒙意识,以写实风格对社会现象冷静地剖析。

80年代,刘心武以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的精神立场,来关注作为社会个体的普遍人的生活状况和处境。

(二)90年代后小说创作变化

进入90年代,刘心武提出大众文学精致化,精致文学大众化的构想,

沟通两者,并以通俗小说形式,写作在通俗刊物上连载的中篇《一窗灯火》。

《站冰——刘心武小说新作集



(三)刘心武小说创作特点

1.社会性 2.人道主义 3.理性与启蒙意识

(四)总体评价

刘心武是一个自我不断进行蜕变和更新的作家,正如他对自

掘一口深井的自我鞭策。

较强的理性思考仍然是他始终一致的创作特征。导致了他的

作品始终未脱离思想胜于形象的艺术上的弱点。

进入21世纪以来,除坚持小 说创作外,还从事随笔和建筑评论的写作,以及《红楼梦》的研究,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刘心武揭密<红楼梦>》,并出版书籍。




复习要点

论述:

刘心武80年代小说创作的四阶段及其创作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048f0202020740be1e9b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