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结束语致谢

2022-04-14 00:1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参考文献结束语致谢》,欢迎阅读!
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毕业设计已进入尾声,回顾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收获颇多。

本工程为南大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基坑支护设计,整个基坑采用一排钻孔灌注桩作挡土结构,基坑局部坳沟暗塘处采用深搅桩做止水帷幕。同时,由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作为支撑结构体系。考虑到基坑内的降水,在坑内采用集水坑排水。

我们进行工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工程实践,而工程设计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时,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进。因为每一个工程就是一个富有不同个性的个体,工程不同,特点不一,而且每个工程中影响因素很多,我们作为今后的工程负责人,应该具备灵活敏捷的思维,不能刻舟求剑,一成不变,要随着工程的实际情况作相关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设计方案与工程相匹配。如在配筋设计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不同级别的钢筋,但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为了施工方便,我们往往尽量采取级别相同的钢筋进行配筋。再者,我们在进行很多计算时,都会在其前面乘上一个安全系数,这样进行多重计算后,计算结果已经被远远的夸大了,所以需要用试验实践加以修正。

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是基坑工程的重中之重。因为在实际工程中,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任何的工作不仔细,马虎大意,都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重大事故,教训是惨痛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工程安全放在首位,防患于未然。

科学技术是随着生产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对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也是一样。所以,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以后的道路还是任重道远的。





53 / 3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与基坑支护》,黄熙龄主编,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 [2]《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赵志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基坑工程手册》,侯学渊,刘建航,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集》,黄强等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20-991999

[6]《深基坑工程》,陈忠汉,黄书秩,程丽萍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技术》,黄强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8]《土钉支护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陈肇元等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9]《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1991

[10]《深基坑施工实例》,秦惠民,叶政青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余志成等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2]《地下结构工程》,龚维明等编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1997

[14]《基础工程的降水》,司徒广等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15]《工程水文地质学》,白玉兰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16]《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工程实践与分析》,赵锡宏等,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17]《南大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工程勘察报告》(K2005-59)2005

54 / 3




时光如白驹过隙,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本次毕业设计是我们教上的最后一份答卷。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特别要感谢我的是我的指导老师李俊才老师,同时感谢在我毕业设计过程中有过帮助的其他老师。是你们给予我无私的指导,以你们所独有的渊博厚重的学识、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谦和儒雅的学者风范,深深影响了我,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在此,衷心地感谢老师们在这四年里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另外,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给我无私的关怀,为我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帮助。我也非常感谢我大学的同学们,在竞争和合作中,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毕业在即,有感慨也有期盼,学校“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大学四年的时光,将使我受益一生,有勇气去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4e44e5d9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