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舞《中国妈妈》中不同的力量特性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2022-05-10 22:3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群舞《中国妈妈》中不同的力量特性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欢迎阅读!
不同,群舞,中国,特性,表达

群舞《中国妈妈》中不同的力量特性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延伸,在时空中显现,表现为时间上的绵延性和空间的扩展性。在舞姿体态中,它是指人体线条或身体的某个部位极限性的的延长或者缓慢拉长;在舞者的心理感觉上,它是一种想象的、虚幻的力,支配着舞蹈者的状态。笔者通过对舞《中国妈妈》这部作品的创作情感背景的了解,深入探索本作品中的情感与力的延伸,从舞蹈审美的角度对作品展开分析,为我国舞蹈创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力”的流畅性诠释出舒展、和缓的情感

鉴赏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鉴赏舞蹈作品中的审美升华,观众在鉴赏舞蹈作品的时候,在审美体验与直觉上能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这就是审美升华。舞蹈鉴赏也是一个审美再创作过程,通过艺术作品和形象直达本质力量的根源,从而让人们产生美感,精神愉悦。舞蹈作品的精神核心为主题意境,这也是舞蹈的灵魂所在。《中国妈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妈妈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颂扬的是中国妈妈跨越国界的伟大母爱。所以,整部舞蹈作品的主题和灵魂就是 “母爱”从开始的憎恨到怜悯、接纳、养育再到最后的生离死别,都围绕着 “母爱”这个主题去进行。在舞蹈表演中,编创者用一些日常的生活手势来展现主题意境,比如右手握拳,食指向前,身体重心逐渐前移,脚步也随着食指方向顿步向前,这些日常的动作表现出了对侵略者的憎恨、愤怒和敌视; 再如,五指颤抖着展开,再做出抚摸的动作,母爱在这里真正开始传达,这是对日本小女孩的轻抚,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为了化解小女孩心中的恐惧和冰凉,中国妈妈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地搓着小女孩的小手; 中国妈妈在黑土地上辛勤劳作来养育这个小女孩; 小女孩已经长大,但是中国妈妈的劳作并没有停止。小女孩捧着妈妈的手放到自己脸上,然后接替妈妈继续劳作,这是一种命的延续,也是一种爱的延续,是主题升华的表现。最后一个动作送别,无论内心多么不舍,但是中国妈妈还是伸出右手食指指向远方,这个重复的动作让中国妈妈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通过“力”的延伸,来诠释舒展、和缓的情感,这也是展现作品情感的有效方式。 (二) “力”的质感展现出舞者丰富的感情色彩

在分析 《中国妈妈》这部舞蹈作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到主题动作的真实与朴素,更应该关注它真实的内在情感,这才是分析舞蹈作品的真正意义。


或许会有人问,既然一部舞蹈作品的动作是真实的,那它的内在情感有可能是虚假的吗? 答案是有可能。其实,在舞蹈艺术中,动作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并没非常严格的对应关系。比如在舞蹈中展示一个非常具象而且真实的生活动作,如果仅仅是为了表现动作而不是为了表现情感,那么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缺乏艺术处理的真实动作反而削弱了作品的情感冲击力。在中国,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都非常注重意境、意蕴和内涵的表达,舞蹈艺术是为了表达人类升华的情感而浓缩的艺术,那么它更应该注重意蕴的表达。 (三)巧妙的收力和发力表现出舞蹈主题的情感特征

舞蹈开始发力与最终的收力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舞蹈主题中情感特征,可以说作品中所有力的延伸与运用实际上均是在表达作品主题中的情感。《中国妈妈》是一首极具情感色彩的舞蹈作品,舞蹈所运用的所有表现方式均是为了来展现这一主题的,舞蹈开始的时候,舞者透过肢体用力将主人公对日军的愤怒展现出来,舞蹈结束的收力再一次强调了对于敌人的恨意,舞蹈作品中运用收力与发力来凸显舞蹈情感主题可谓十分巧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543242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