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颗童心

2022-06-01 17:5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保持一颗童心》,欢迎阅读!
童心,保持



童心永驻心间

一数:苗改英

陶行知先生曾多次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这里所说的“会变小孩子”,是指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简言之,就是老师要懂得儿童,要保有一颗童心。

我是一个教初中数学的老师,长期以来我养成爱板着面孔讲课,不擅长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自从我接触一年级的孩子后,我觉得保持一颗童心有多么的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学会俯下身子,聆听学生心声,从而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才能顺利实现真正的教育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心去感知和认识世界,以孩子的情感去理解世界,和孩子做朋友,而不仅仅只是做老师。

我记得有个名人这样说过“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记得我教孩们做风车时,有一个孩子把他做得风车拿来给我看 。我说:你的手可真巧,比老师都做的都好”。这位孩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拿着风车在教室外边炫耀好一阵子。我们只有把儿童看做儿童,他才能在和儿童心心相印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才谈得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谈得上教育的创造。

教育教学实践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年龄会渐渐老去,我们的经验会越积累越多,我们的思维则可能会越来越僵化,我们的情感则可能越来越麻木,我们则可能越来越无法理解学生。我们或许会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甚至抱怨学生基础和素质越来越差,抱怨学生的行为习惯越来越怪异,等等。长此以往,不仅我们无法身心愉悦的享受教育的幸福,甚至会遭学生厌恶,甚至于可能无法很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要理解他的学生。而这离不开你保有一颗童心。只有你心态永远年轻,才能永远充满激情,才能拥






教育智慧,自然而然的天成的智慧。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教育教学中经常成绩优异的老师,无一不是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无一不是能和学生心连心,共荣辱的老师,无一不是心态永远年轻的老师。所以,每一位教育者要保有一颗童心,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不是幼稚可笑,而是一种智慧,境界极高的智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61ac9a910ef12d2bf9e7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