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都尉古剑诗词赏析

2022-09-03 01:0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都尉古剑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都尉,赏析,诗词,古剑



李都尉古剑

唐代白居易

古剑寒黯n)黯,铸(zhù)来几千秋。

这是一柄冷冰冰、暗幽幽的古剑,铸成以来,已经历了几千个春秋。 黯黯:光线昏暗;颜色发黑。几千秋:即几千年。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那白色的剑光可掩日月,那紫色的剑气上冲斗牛。

紫气:旧时以为宝物的光气。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有一位客人想借来观赏,只因剑主珍爱它,不敢请求。 (zhàn)然玉匣(xiá)中,秋水澄不流。

在玉匣中它清澈发亮,好像澄明的秋水止而不流。 湛然:清澈貌。此诗中形容剑光。玉匣:指剑鞘。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chóu)

最珍贵的宝物自有它的本性,那份精纯和坚刚,并世无俦。 至宝:最珍贵的宝物。俦:同辈,伴侣。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虽然可以使它一寸寸地折断,却不能使它化作绕指弯柔。 绕指柔:宝剑乃百炼成钢,刚者不可化为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nìng)臣头。

希望它让正直的人士大快心意,将用它来斩断奸臣的人头。 直士:正直、耿直之士。佞臣:谄上欺下的奸臣。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不希望它被用来报复个人小怨,在半夜的时候去刺杀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劝你使用时务须谨慎,不要让神兵利器为你而抱愧蒙羞。 兵:神奇的兵器。谓宝剑。






白居易的讽喻诗,善于运用变化万端的比兴手法,塑造各种真实的受迫害者的艺术象,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不合理现象,因而这些诗不少成为反映现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名篇,《李都尉古剑》就是其中一首十分出色的咏物诗。这首诗所运用的比兴手法是很高明的,通篇只借用一把李都尉古剑作为描写对象,但每一个字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意思极为明确,虽然着墨不多,而出语却纡徐委婉,具有无穷转折之妙,耐人寻思。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可分三个层次。从开始至秋水澄不流八句主要是表现古剑外表的不同凡俗。首句写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是用寒黯黯三字描绘古剑寒光闪闪,灼烁不定的形态,刻画剑的不凡,不从剑的锋利入手,而仅表现其剑光闪。

烁不定,正是该诗的高明之处,未睹剑先见其寒光凛凛,足以说明这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几千秋上承古剑字,古而且利,则此剑为至宝就毫无疑问了。为了进一步渲染这柄宝剑,诗人进一步写道: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据王嘉《拾遗记》载,越王勾践曾以白牛白马祀昆吾山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其一名为掩日,用其指日,日光尽暗。其三曰转魄,指月则蟾兔为之倒转。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极力夸张表现宝剑的非同凡俗之处。这四句是从诗人的角度描绘宝剑的不凡,为了印证自己的看法,下面四句又用旁观者的评价加以证实。客人看到宝剑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东汉袁康《越绝书》:太阿剑,视之如秋水。用秋水形容剑光,由来已久。诗歌继描绘古剑寒黯黯,可纳日月排斗牛之后,又以湛然秋水形容,更进一步表现古剑的威光四射,非同一般。因此客人有观之者,即使很喜欢它,也不得不自叹是凡夫俗子,不敢奢望得到它,还是让这把古剑去完成其应有的使命吧。

接下来则是描写古剑的卓越品质。它不仅剑光闪烁,锋利无比,具有华美的外表,而且品质端正,也非平常刀剑可比。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说明它的纯度和硬度都是无与伦比的。这并非夸张,因为它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宝剑乃百炼成钢,其刚强之性,不能使它变成软弱,犹如士之可杀而不可辱,极力表现其质地坚硬。西晋诗人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里是反用其意,表现出古剑刚硬,不能化柔,不屈从外力的品质。但是,一旦有用武之地,它也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拼杀。正所谓愿快直士心,将斩佞臣头,它愿意刚直之士高兴,去斩断奸臣的头颅。它愿意充当杀伐谄佞的先锋,为国为民除掉奸邪。这几句诗乃以咏物而喻志,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刚直之性、浩然之气及欲为朝廷荡涤污秽、铲除奸邪的抱负,铿锵有力,正气凛然。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至于区区个人恩怨就不是宝剑所乐于效命的了,它不屑于做那些需要半夜行动,见不得人的丑事。这一段从宝剑的精纯无比和愿斩佞臣两方面揭示出宝剑的内在品质,它比漂亮的外表,凛凛的寒光更重要,更能展现出古剑之所以为至宝的本质所在。






最后两句点明此诗的主旨,也是白居易卒章显其志方法成功的运用。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的意思是说:这样锋利的兵器,应该使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不要玷辱了我的光辉称号。

这也就是告诫包括自己在内的谏官们,应该不怕得罪权贵,去弹奏国家大事;而不应该只议论一些无关重要的小事,来敷衍塞责。

此诗是通过表现一把宝剑的不同凡俗及其优秀品质,借以塑造一个刚正不阿、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重臣和谏官的形象。此时诗人身为左拾遗,自然也有表明自己作为谏官的正直态度之意。然而,诗的主旨并没有明白直接地说出来,而是紧紧扣住宝剑的特征来表现,全诗没有一句话不是围绕着这把古剑写的,每一句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古剑的超凡和刚直不阿。咏剑与赞人,自然融合为一。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也芳。反之,人们也形成这样一种心理,即因其称物芳,故其吉洁。

比喻新颖,精用典故,妥帖自然,不着痕迹,也是这首诗的鲜明特点。诸如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斩佞臣头都有化用前人诗语之处。这些典故,加强了诗的形象性,使诗句内涵更深刻、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64d4f9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